自秦二世二年七月以來,廣袤的大秦土地上烽煙四起,先是陳勝吳廣,隨後周市、田儋、武臣、項梁,一個個如過江之鯽,最後卻在大浪淘沙中沉寂消匿。
這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個個橫空出世的豪傑猶如黑夜中劃破長空的流星,隻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和緬懷。
蒼茫大地上,鐵騎如流,氣吞山河,投鞭斷流!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史劇中,秦軍和楚軍則扮演了最重要的兩個角色。一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道出了七百萬楚人心中對秦國的痛恨,在這場氣勢磅礴的秦末戰爭中楚人充當了反秦主力軍的作用。先是陳勝吳廣,隨後的項梁項羽叔侄,以及劉邦,俱為楚人。
在萬裏疆土上,兩軍縱橫馳騁,犬牙交錯,秦楚兩國的士卒鏖戰在每一座城市、每一個角落,在滎陽,在戲水,在雍丘,在定陶,在巨鹿,慘烈的戰爭痕跡無處不在,以致數百年後,耕種的農民仍然能從自家田地中挖出穿著鎧甲的累累白骨。
在那個混亂不堪的年代裏,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每一個人都被卷入其中。
舊的秩序被打破了,新的秩序卻未被建立,終於,在漳水河畔,在钜鹿城下,一個年輕的身影用他的勇氣和決心讓一切塵埃落定。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在群雄並起的秦末亂世中,項羽無疑是最耀眼的流星之一。如果說章邯的橫空出世挽救了搖搖欲墜的秦帝國,那項羽就成了他命中的克星,為崩塌的秦帝國推上了最後一把。
秦軍在兵力和裝備上占著絕對的優勢,而且剛剛消滅了項梁大軍,士氣高漲,四十多萬大軍正整戈待發。而項羽的楚軍則是各路義軍湊在一起的,有陳勝的殘餘勢力‘蒼頭軍’,有剛從楚地招募的新兵。這種軍隊雖然被項羽的決心鼓舞起了決戰的勇氣,可也極容易軍心潰散,所以項羽必須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