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天生韓信

一百三十四章 裂土封王

PS:抱歉,又晚了,實在寫的很辛苦。

已經到了二世三年七月,天氣變得酷熱難耐。灞上雖然臨著渭水,卻是一馬平川之地,四周連遮陽的樹林也沒有,到了七月更是暑氣難耐。

軍中因為死傷甚重,烈日暴曬之下唯恐疾病四起,項羽便不得不將大軍從戲水再往東撤,直到撤至樂陽紮營,背靠著函穀周邊有群山遮陽。

秦國此時的形勢也漸漸好轉,聯軍東退之後,隴西、北地二郡和鹹陽的道路已經打通,韓信和孟堅借著大勝之威派去了新的官吏,重新將這二郡置於鹹陽的直屬之下。而司馬欣和董翳的偽秦軍則在北地碰壁,轉而北上攻入了上郡,聽聞項羽兵敗後便擁兵上郡,惶惶不可終日。

秦人不愧是個堅韌的民族,剛剛經曆了生死大戰,每家每戶都有親人在城防戰以及之前的钜鹿等戰中死去,可秦人隻是抹去了眼淚,都沉默著又重新的投入到緊密的生產和農務中去了。

數百年的廝殺讓秦人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多麽悲痛,日子總要繼續下去的,敵人不會因為你的悲痛就對你心生憐憫,隻有自己足夠強大了,才能為死去的親人報仇。

商鞅的變法不僅僅讓秦國變成了一台恐怖的戰爭機器,而且讓秦人骨子裏來自草原遊牧部落的野蠻和嗜血性成為了一種製度。商鞅告訴秦人,他們一生隻需要做兩件事情,打仗和耕作。戰時全民皆兵,靠著收割敵人的首級來獲取軍功賞賜,閑時則卸甲歸田,拚命的耕種糧食以備戰時之需。

秦人的生活中不需要禮樂書籍,百家的思想除了法家、兵家和縱橫家之外的學說在秦國都被貶為異端學說。早在始皇帝焚書坑儒以前,商鞅已經燒過了一把大火,將其他諸子百家學說的書籍通通燒毀,獨尊法家霸道之術。

不尚禮樂,不好學術之爭,隻好殺戮和攻城拔地,這就是為什麽關東六國將秦國視為野蠻和暴力的象征。但秦國這種舉國為兵的體製確實是那個年代的最適合的國家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