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烏紗

段十一 誘敵

明朝萬裏長城橫貫大明北疆,東麵一直延伸到朝鮮義州,臨近鴨綠江的出海口。遼東的大明控區也在邊牆(長城)的保衛之下,邊牆內,有許多軍事重鎮,從北到南,分別有開原、鐵嶺、沈陽、遼陽、海州、定遼、蓋州、複州等衛,下設許多所,形成衛所防衛體係。

其遼東邊牆毗鄰的都是蠻夷活動的地方,北麵是遼河套、蒙古活動的區域;東麵是建州、女真人活動的區域;南麵是朝鮮。這些地區,都有邊牆拱衛。其中東麵邊牆的撫順關,是遏製女真人的重要關隘。

努爾哈赤起兵之後,突破了撫順關,占領了關內的撫順城,直接威脅遼東重鎮沈陽、鐵嶺。撫順就在沈陽正東麵,和沈陽同在渾河河岸線上。渾河在此地段是東西流向,沈陽在北岸、撫順在南岸。

袁應泰此次作戰計劃的目的,就是收複撫順城,控製撫順關,解除沈陽衛和鐵嶺衛的威脅,轉守為攻,通過撫順關威脅建州之地。為了此次作戰,袁應泰調集杜鬆部六萬精銳為主戰兵力,同時以沈陽駐軍、鐵嶺馬林一部為呼應,調動十幾萬大軍準備這次戰役,對撫順等地誌在必得。

沈陽的將領官員反複推敲作戰計劃,認為切實可行,基本沒有問題,便投入實施。時值冬月,渾河還沒有結冰,杜鬆部還未開拔,袁應泰已經為他鋪好了所有路線,準備好了充足的糧食彈藥,保證杜鬆部作戰無後顧之憂。

袁應泰先在沈陽南邊的渾河上修了一道橋梁,安排杜鬆的進軍路線是先度過渾河,然後從南岸挺進撫順,避免建虜拒河而守。同時調軍控製渾河北岸一線,使得杜鬆部左翼完全安全。

張問和幕僚討論袁應泰的這個作戰計劃,包括沈敬在內,都認為計劃穩當可行。張問不願意錯過這次大戰的機會,便到巡撫行轅請求去杜鬆軍中觀戰。袁應泰不同意,要求張問和他一起坐鎮沈陽,參與大局。但是在張問的堅持下,袁應泰才勉強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