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殺聲震天,隻見刀槍飛舞,鮮血飛濺。人頭在地上亂滾,殘肢斷臂滿地都是,戰鬥十分慘烈,明軍雖勇,但裝備不全,軍士疲敝,比建虜的傷亡大了許多。張問觀看著戰鬥過程,見明軍漸漸不支,本來帶著的些許希望又沉了下去,看來全軍戰死在這裏隻是時間問題。張問不會武功,也不願像許多猛將一般衝鋒在前,隻在後麵看著。他對於戰役的全局看得明白,已經預測到結局了,戰鬥的勝負不僅和士氣相關,眼前的情況,明軍體力跟不上,武功和裝備也不濟,顯然打不過建虜。
張問回顧周圍,想逃命也沒地方逃,沒有馬匹,逃不掉不說還影響士氣,死得更快。他捏緊拳頭,手心裏全是汗,無計可施。
正在這時,突然從東北麵的樹林裏衝出一群騎兵來,張問極目望去,見是漢人裝束,當即大喜,高呼道:“兄弟們,援兵來了,殺啊。”明軍頓時士氣大振。
隻見那群騎兵個個手提一丈多長的白杆長槍,呼嘯而至,直撲建虜後翼。張問見狀心道是秦良玉的石柱白杆軍來了?石柱軍不是在沈陽嗎,怎麽會從東邊的林子裏出現?而且張問知道白杆軍是以步兵為主的,眼前這支兵馬卻盡是騎兵,事情有些蹊蹺。他馬上想到一個人:秦玉蓮。秦玉蓮是前哨千總軍官,手下多是騎兵。
果然,張問仔細一看,那衝在最前麵的正是一個頭戴布巾的年輕女將,不是秦玉蓮是誰?張問見那股援兵隻有幾百騎的樣子,心道秦玉蓮莫不是因為救援自己才出關的吧?他頓時心下有些感動,杜鬆戰敗,自己是死是活她無法知道,茫茫關外,人在何處也消息渺茫,多小的機會她竟然以身涉嫌。張問除了猜測秦玉蓮是為了救援自己,實在想不出其他原因。
隻見身先士卒的秦玉蓮一衝進敵陣,就勇猛非常,手舞白杆槍,靈巧非常,遠遠看去那白木長槍就像雪花飛舞一般,又像梨花紛揚。那白杆槍一頭似槍似鉤,或刺或拉遊刃有餘;一頭又似鐵錘,砸將下去就是腦花飛灑。鋒刃所過之處,建虜不是人頭落地就是手腳分家,無人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