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模塊說來神奇,能夠抵抗輻射,也能起到不錯的保溫效果。
能經得住月球晝夜接近三百度的溫差。
但科技含量著實一般,隻不過是利用月壤和化工產品混合做出來的,有點類似於混凝土塊的建築材料。
人類從開始在月球建造基地,便一直秉持廢物利用和盡可能節約資源的基礎探索。
甚至最早的,由我國建設月球基地,秉承了勤勞簡樸的傳統,采用曆史上傳承悠久的一種建造方式。
窯洞!
在月球山體中挖了個很大的窯洞,做好密封之後,一方麵可以屏蔽太空輻射,另一方麵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間,在窯洞裏創造出類似地球的大氣環境,實現宇航員的生命保障係統。
聽著似乎工程量巨大,但實際上卻是一種最節省資源的建造方式,而且厚重的月岩提供天然防護層,避免小隕石撞擊,摧毀基地。
整個建造過程,隻需要消耗挖掘的能量,等挖掘平整等完成之後,隻需要做密封和衝壓便可直接入住了。
其他配套設備完全可以在充壓之後再行建造製作。
不但節省資源,還大大增加了建設的效率。
有了成功案例,其他國家後續月球基地的建設也多采用這種方式。
畢竟若直接在空地建設落地的太空艙,耗資巨大不說,還不如窯洞來得安全。
葛傑難得放鬆,最後一塊預製模塊安放就位,其他人扯動壓力管開始填充密封物質,他坐在預製模塊上,仰望星空。
腦海中自然閃過人類在月球的文明史。
經過百年的發展,最初建立的窯洞基地已經變成了倉庫和無土生產車間。
設施更加完善的基地艙匍匐在荒涼的大地,粗大的管道設備連接在基地艙和窯洞之間。
這裏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依靠月壤中豐富的氧化鐵還原製備氧氣和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