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08年,月神一號運載火箭搭載著人類第一艘服役於月球的戰艦——炎黃艦奔向月球。
戰艦搭載著98位來自科研各個領域的傑出工作者,其中有四位科學家更是肩負著重擔,他們要挑戰的,是因隨著地球人口日益膨脹而導致的環境惡化,資源枯竭,而氦-3,在月球的儲備量令人垂涎,且使用它產生電量不會造成任何一丁點的汙染。
這四位科學家分別是蘇永新,劉曉麗,柯一成,徐潔。
也就是柯西與蘇語雯的父母。
彭平露所在的氦-3研究部,主要研究氦-3在月球上的反應,而柯西與蘇語雯的父母,則是研究氦-3在宇宙環境下的反應。
因此在四位科學家登上月球的第二年,就啟程前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月空間站,這是專門為研究氦-3打造的一處秘密的實驗空間站,它受國際空間站的保護,而且一般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也無需擔心宇宙海盜的問題。
每周都會有無人物資飛船前來為空間站進行補給,以及最先進的實驗器材,四位科學家也日複一日地在這裏做著研究,偶爾還被邀請去國際空間站做客,就這樣過了十三年,每逢中秋佳節,晚上十點十五分便是約定好與兒女對話的日子。
十三年的時光,對於整個人類史來說很長,許多科技的發展,時代的變革,權力的更迭換代需要的時間都比它長遠得多,但對於一個人而言,人生中沒有幾個十三年,然而這漫長的歲月中,對氦-3的研究卻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氦3可以作為核聚變能源,是建立在這個原理的基礎上,就是He3(d,p)α。
這個核反應是說,一個氦3核與一個氘核聚變,產物是一個質子加上一個α粒子(氦4),同時,會釋放出約18MeV的能量。
表麵上看,它的放能大於氘氚聚變,聚變產物又沒有中子,能釋放出巨大能量發電的同時又不會造成任何汙染,能將這種完美能源運用在解決地球能源枯竭的窘境當中,簡直是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