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一直以來,人類探索自身的道路就從未停止過。
無論東方神話,還是西方神話當中,都提到過不同的造物主,是他們創造了人類。
這個說法一直持續到1857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才成為人類研究自身的主流。
達爾文的進化論,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人類也一度認為自己是從黑猩猩進化而來。
但是隨著現代生物科學的不斷進步,達爾文的“進化論”卻遭到了不少質疑。
而這些質疑主要圍繞三點:第一就是生命起源的問題!
進化論指出生物是在一代代中不斷的依據環境條件發生不同進化,由於環境不同,因此有了不同的生物,但最初的祖先卻是一致的。
但是關於這個“共同祖先”的追尋過程中,人類科學家卻一直沒有找到任何實質性的證據。
科學家米勒倒是進行模擬實驗,並詳細說明地球早期雷電提供能量形成的有機物經過不斷發展形成了有機多分子,這些分子會自主聚集形成團聚體,並具有繁殖,生長等生命現象,進而慢慢形成單細胞。
這個實驗看起來頗具道理,但形成足夠的有機物非常難,實際成功概率很低,且難以實現。
第二點:就是達爾文進化論中強調的,一個物種進化到另一個物種,彼此間是存在過渡期的。
因此在這個緩慢的進化過程中,一定是有過度生物存在。
但無法找到足夠多的過度生物,因此進化論一直備受質疑。
除此之外,這種過渡期無法解釋寒武紀生物大爆發。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達爾文進化論無法解釋人類起源。
按照進化論的預測,人類進化過程至少應該有一億兩千年左右,但事實上,人類曆史僅僅隻有三四百萬年。
相比其它生物漫長的演變過程,人類就好像突然出現在地球上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