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手裏的確掌握了一些東西……”吳振峰掐滅了手裏的香煙:“算了,還是讓方柔接著往下說吧,這件事解釋起來實在有些麻煩。”
陳默也不著急,那麽多年他都熬過來了,難道還在乎這麽點時間?
“陳先生,我國自古就有的天圓地方之說,你應該不陌生吧!”方柔說著輕輕滑動了一下麵前的PPT投影。
“我們首先來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遠古時期的月亮離我們很近,那麽我國古代的天圓地方,這個“天”指的會不會就是月亮?”
此時此刻,站在PPT投影儀前的方柔,像極了傳銷中心的洗腦大師。
倒是陳默表現得異常冷靜。
因為方柔之前進行的假設,陳默這些年在研究過程中接觸過不少,他的“常曦周期”就曾從這些史料傳說中獲得過不小的啟發。
見陳默沒有搭話,方柔繼續道:“如果月亮真的是天,那麽這個“天”在越升越高,“月亮”有沒有可能是古人在“天”高不可攀之後,給它起的新名字?
或者,我們再做個更大膽一些的假設。
基於這個前提條件之下“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共工頭撞不周山天傾西北”這些神話傳說,是否可以完美地聯係在一起。”
如果此刻方柔麵前的是個普通人,那麽他一定會認為方柔瘋了。
但陳默在月球的研究上進行了這麽多年,他很快便抓住了方柔剛才這番話的關鍵。
傳說可能是假的,但是這麽多傳說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了一起,絕不是單純一句“巧合”就能解釋的。
“如果非要拋開嚴謹科學數據的話,這個假設的確可以成立,月球的形成在科學界,一直存在巨大爭議。
最主流的一種就是行星撞擊說,大約45億年前,地球遭到行星撞擊,分離出去的部分,在無數年的演化之後,形成了我們如今見到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