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MATE·智能對峙

第22章 第21章 問罪

十幾輛工程機械車穿行於冰麵,上麵載滿大大小小的貨物。在隊伍末尾,還有伸著機械臂繼續完成拆解作業的無人機群。

信使號現在隻剩一些主幹框架部分,就像一隻被禿鷲啄食後的屍體。而原本懸浮於大氣之外的軌道艙也被降落在基地周圍,等待著下一批拆解機器人上來剝皮剜肉。

十天前它們被火星引力捕獲時,登陸隊員們甚至都立下遺囑,這或許是一次有去無回的任務,但那至少應該是在一場激烈的交火之後。然而沒人能料到,任何形式的武力對抗都沒有發生,大家並不是無法離開這顆星球,而是不願意再回到地球了。

施工隊的效率很快,登陸艇上的電容器和反應堆都被第一時間搬進基地,就連軌道艙裏的聚變引擎供能端口都被拆解下來。除此之外,鑽探隊也在十多公裏外的地方準備開采作為戰略儲備的深層烷類物,冬眠基地似乎陷入一場能源荒。

就在十八小時前,冬眠基地開啟了無限期的超負荷能源供應計劃。為了維持量子信息樞紐所需的計算量,探知者方舟必須時刻進行龐大的數據處理,而這勢必導致能耗倍增。

出於安全考量,方舟想要以主導者的姿態去維係地火對話,就必須啟用這種很難負擔的通訊渠道。在地球方麵打破技術壁壘之前,該渠道可以完全保障不出現數據泄露風險。當然,這一切都要歸結於一場意料之外的研究突破。

幾十年來,如果沒有打開那個‘量子樞紐’的能力,火星可能早就開始想辦法製造各種自衛武器了,更不用說當年膽敢擅自中斷與地球的所有聯絡。

它是來自火星的‘魔法’,卻也隻是火星‘新人類’對該技術的一點膚淺運用。隻有完全跨越信息傳輸量級的科技,才使得信使號能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入侵主機通訊係統。並且直到現在,地球方麵還以為此種通訊原理隻是簡單利用了太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