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沙丘6:聖殿沙丘

49

這本書,依然獻給貝弗[10],我的朋友、妻子、可靠的幫手,也是命名本書的人。本書出版之時,斯人已逝,下麵的話是在她去世後的淩晨寫下的,這段話應該可以告訴你她給我帶來的靈感。

關於貝弗,我能說的最美好的事之一,就是在我們一起度過的歲月中,沒什麽是需要忘記的,連她優雅離世的時刻也值得我銘記。在那一刻,她最後一次為我獻上了愛的禮物:寧靜平和地離去。她曾經無悲無懼地談起這件事,以此讓我自己的恐懼消弭。向你展示無須害怕死亡,還有什麽比這更偉大的禮物?

正式的訃告將是這樣的:貝弗莉·安·斯圖爾特·福布斯·赫伯特,1926年10月20日生於華盛頓州西雅圖市,1984年2月7日下午5時5分卒於毛伊島的卡瓦洛亞。我知道她不喜歡過於正式,這已經是她能忍受的極限。她讓我保證不舉行那種“我的身體供人觀看,牧師在前麵講道”的傳統葬禮。她說:“那時我已經不在那具身體裏了,但它應該擁有更多的尊嚴,而不是供人觀看。”

她堅持說我最多可以將她火化後,把骨灰撒在她心愛的卡瓦洛亞:“在那裏,我感到了無盡的平和與愛。”唯一的儀式就是親朋好友們聽著《惡水上的大橋》,看著骨灰撒落。

她知道那時會有淚水,就如現在我寫下這段文字時一樣,但在她最後的那段日子裏,她常說流淚無益。她覺得眼淚來自我們的動物本性。狗失去主人也會哀嚎。

人類意識的另一部分主導著她的生活:精神。不是任何愚蠢的、宗教上的精神,也和多數相信招魂的人口中的這個詞並無關聯。對貝弗來說,那是照耀她所遇到一切的意識之光。正因為這樣,盡管心懷悲傷,甚至是沉浸在悲傷之中,我也可以說由於她給我的,並將繼續給予我的愛,喜悅充滿我的靈魂。在她逝去的悲痛中,沒有什麽能比得過我們共同的愛。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