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堅決不想掉下榜單去……)
-
麵對陳希亮的喝止,陳三郎有些錯愕,他在感動歉疚之下,克服了老大的心理障礙,才進入三郎的角色……在他看來,古人在父母麵前表示懺悔的時候,是肯定要下跪的。如果不下跪,站著說‘我錯了’,估計就跟後世吹著口哨跟老爹說‘爺們生啥氣?’一樣,會被打扁的吧。
可為啥陳希亮的反應如此強烈?就好像自己丟了大人似的,難道在古代不下跪麽?電視劇上不就是這麽演的麽?救命啊,我怎麽跟個白癡似的……上輩子從小被誇到大的陳三哥,找塊豆腐撞死的心都有了。
其實也不怪他,因為電視劇導演們也不知道,中國人在宋朝,是不跪的。
宋朝以前有跪,但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又叫正坐,這是一種雙膝著地的坐姿。從先秦到五代,跪都是一種坐禮,對坐時表示感激、敬意,行跪禮,如站立時行揖禮。
但那時相互叩拜是對等的,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君王與百官也平等,都采用跪坐姿勢見麵,隻分主次、並不分高下。除非祭拜天地祖宗,才是單方麵的拜叩,那也是因為,天地和死人是無法還禮的。
到了宋朝,高腿坐具凳子椅子,徹底取代了矮腿坐具,正坐廢棄,作為正坐的副產品‘跪禮’,也變了味道,使相互叩拜的禮節出現了不對稱。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體投地,俯於坐者腳下。在宋朝人看來,這充滿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隻有投降、認罪的時候才會用。
什麽人才跪?奴隸和罪犯!對於普通人,天地君親師,隻用跪到第二位,就是見了君主……宋朝人親切的稱為‘官家’……也是隻需要作揖即可。後麵的親與師更不用說……
至於中國人什麽時候有了跪下禮呢?要誠摯感謝,蒙元那位耶律楚材的發明。蒙古人原本尊卑觀念比較淡薄,這位天才的耶律大哥,決定用跪禮來修正這一點。窩闊台登基,他對察合台說:“你雖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從地位上講,你是臣子,應當對大汗行跪拜禮。你帶頭下跪了,就沒有人敢不拜。”於是,察合台就率領蒙古各部向大汗窩闊台行雙膝跪拜大禮。從此,跪拜在蒙元一發而不可收,從中國原本最莊重的謝禮變成見麵禮,越跪越多,動輒便跪,見到級別高一點的就要跪,跪軟了膝蓋,跪斷了風骨、跪軟了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