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投票票啊!)
-
眉山蘇家,據說是唐朝時眉州刺史蘇味道之後,但當時隻有士族才有族譜……程家為什麽稱‘江卿’,就是因為人家有家譜……蘇家沒有族譜,所以沒有實據。就這麽一直稀裏糊塗到了蘇洵這一輩,他的哥哥蘇渙中進士了,整個蘇氏都與有榮焉,後來老爺子蘇序去世,下葬立碑時,便有人提議,咱們也整本族譜吧。
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落在公認全族學問第二的蘇洵身上,他經過多年不懈考證,終於把蘇家從蘇味道到蘇序的九代源流整明白,讓眉山三百多戶姓蘇的,一下找到了祖宗……
不要小看這小小的一本族譜,卻可以使具有血緣關係的同族人,凝聚而成為宗族。果不其然,自從看到這本族譜,蘇氏族人便生出血脈相連的感覺。他們一致決定,將其刻在碑上,立在祖墳旁,以供子孫瞻仰拜祭。
為了保護族譜不受風霜侵襲,蘇氏族人還湊錢,建了一座族譜亭。至於刻碑的差事,便又交給尤擅此道的蘇洵。今天,乃是族譜立碑的曰子,全族男丁近千人,都聚集到祖墳,以慶祝這一盛事。
陳恪和宋端平,也作為嘉賓,被蘇洵請來觀禮,兩人自然提不起興趣,隻是出於禮貌,才肅然站在亭邊,看滿眼的蘇家人,在那裏被司儀指揮著幹這幹那。
宋端平兩眼發直,聲如蚊鳴道:“你說蘇老伯叫我們來幹啥?”
陳恪搖搖頭,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
“我感覺,他所圖非淺。”宋端平小聲道:“來路上,你看他整個人,那就是要拚命的架勢。”
“嗯。”陳恪點點頭,他也覺著,蘇洵八成要放大招了。
兩人正說著話,見蘇洵站在了碑亭前,便都住了嘴。
隻見蘇老泉今天穿一身藍黑色的祭服,目光深沉的掃過眾人,聲音震耳道:“我蘇氏自遠祖遷至眉山已累十世,僅眉山一地,蘇姓者便不下千人,然關係親近的不超過百人,每逢年節亦不能一起歡樂相聚。關係稍遠的,更至於不相互走動,這樣就沒有辦法向鄉裏表明我們是一族人,我等也就時常被豪族欺負。因此不肖受族老所托,作此《蘇氏族譜》,在高祖墳塋的西南立亭,並且刻石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