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所謂黑社會,應該具備四個特征,一,紮根於社會的陰暗麵,就像岩石下的苔蘚;二,可以和官府進行協調溝通,既有‘打’也有‘和’,而不是單純的‘打’。這點很重要,離開這一點的黑幫頂多是強盜,算不得黑社會。第三,有自己的武裝。最後,有自己的宗旨和信仰。
以此為標準回溯,就會發現黑社會的曆史,幾乎與中國信史的長度等同。比如先秦時代的墨門,就基本符合黑社會的形態,但隻能算是萌芽期。真正意義上的黑幫,產生於漢朝,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鐵還好說,朝廷把老百姓一曰都離不開的鹽,當作壟斷物品賺取暴利,實在就缺了大德。
於是產生了大量販私鹽的人,幹的是殺頭的買賣,自然要有組織有武裝,亦需要有官府和諸侯的支持,真正意義上的黑幫出現了。後來,鹽鐵專賣漸漸放開,允許民間資本介入,黑社會開始轉型,黑幫色彩越來越淡,商業氣息越來越重,最終在千年之後,誕生出了晉商徽商,當然這是後話。
但這些幫派遊走於上層與江湖之間,與普通民眾的距離甚遠,因此與黑社會的第一條定義——紮根於社會的陰暗麵,仍有不小的差距。真正符合現在觀念的黑社會,誕生於唐朝,唐代出現了長安、洛陽這樣的大城市,亦出現了市井階層。
比起耕織為業、其民淳淳的農村來,城市中更容易產生不安定因子。包括失業雇工、破落無賴、閑漢、兵痞、江湖藝人、私記、乞丐及流浪者等群體……這些人處於社會底層,地位低下,生活窘迫,又不願或無法依靠出賣勞動為生,便從事非法活動,有個成語‘市井無賴’,指的就是他們。當這種非法活動變得有組織,真正的黑社會便誕生了。
到了宋朝,商品經濟空前發展,奴隸製度不複存在,農民可以自由遷徙,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自然,市井無賴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黑社會的規模也相應擴大。然而宋朝對黑社會的打擊力度,是前朝的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