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元年的大雨,從五月初下到六月初,沒有絲毫要停的意思。在排水設施癱瘓七天後,壯麗的汴京城,化為一片汪洋。
為了疏通排水的河道,開封府尹包拯,請了聖旨,率領軍隊,將建在城外汴河、蔡河、五丈河下遊河道上的私家園林全都拆除,這才避免了城中百姓遭受滅頂之災。
但開封府糟糕的地勢決定了,在大雨停息、洪水退去之前,城中的澇災便會一直持續。街道變成了河床、房屋變成了孤島,車馬被舟船取代,城中到處漂浮著無數的垃圾雜物、動物屍體、甚至也能看到溺斃的人屍……這座超級城市中的百萬居民,陷入了嚴重的生存危機中。如果不妥善解決,將會直接影響到國家政權的穩定,這就要求朝廷必須履行其行政職能,製定出切實有效的救災政策、上下一心、同舟共濟、方能渡過難關。
所幸宋朝的文官政斧,在內政方麵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士大夫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情艸、充足的官員數量、極高的官員素質,強大的行政能力,以及兩位有著非凡能力的宰相,更不用提,還有一位千古仁君了。
這一切因素匯聚起來,都使宋朝的抗洪救災,足以令上下兩千年的任何朝代汗顏。
首先是官家趙禎,水災發生後,他便下旨罪己,並食素齋醮、夙夜禱於上帝,‘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祈求上天將災難移到自己身上。並下旨停止宮中、官府一切娛樂活動,命所有人把精力放在救災方麵。
同時,他接連頒布減賑救災的詔令,向民眾保證,朝廷會負責他們在洪災時的生活,以及災後的重建,極大的安撫了市民的情緒。使他們能夠聽從朝廷的指揮。
官家許下了善良的承諾,對於兩位宰相率領的文官集團來說,卻是艱巨的任務,一百五十萬人的賑災和重建啊,光想想就能讓人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