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是一名軍人,純粹的軍人不懂政治,在他們的世界裏,黑是黑、白是白、對是對、錯是錯。麵對不公,他的反擊直截了當——把狀告到了皇帝麵前。
這讓文彥博始料不及,他沒想到狄青都當上西府大臣了,還是個官場二杆子,不知道什麽叫含蓄——在富有修養的文官們看來,所謂‘做人留一線、曰後好相見’,不論鬥得多凶都應該維持表麵和氣,把事情捅到皇帝那裏,無異於把矛盾公開化,結果隻能是徹底撕破麵皮、不死不休了。
所以當內監傳他入宮覲見時,文彥博決心堅持到底,哪怕和官家站在對立麵。
連月的大雨,已經時斷時續,這會兒正好不下了。但禦堂中仍然陰冷潮濕,連官家都穿上了綢鞋。命給宰相賜坐後,兩人默然對視許久,隻聽趙禎低聲道:“狄青是忠臣。”對於君王來說,這一點是大前提,隻有忠臣的大臣,才會得到君王的信任。
官家這樣說,等於是給狄青定姓了,也給這件事畫上句號——狄是忠臣,趕走忠臣的,自然是殲臣,文愛卿,你不想當殲臣吧?
當然,以趙禎的修養和水平,是不會讓自己的宰相,下不來台的。
然而,他沒有把話說死,也給了文彥博反擊的機會,隻見文丞相沉默片刻後,抬頭輕聲道:“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
大宋第一聰明人,同樣用寥寥幾個字,回擊了官家。
趙禎頓時啞然,你叫他如何回答?說不是,那不等於承認,自己祖宗是個不忠不孝的亂臣賊子?說是,為什麽會黃袍加身、竄周自立了麽?
這就是宋朝士大夫的囂張之處,他們敢在皇帝麵前,公然把開國之君當成反麵教材,話語間浸透著士大夫對皇權的審視和不恭……在這些名臣士大夫們看來,趙匡胤的所作所為,無論怎樣粉飾,都無法擺脫竊國篡位的惡名……別說什麽是被手下強迫的,你要是真對世宗忠誠,應該以死捍衛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