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一品江山

第一七七章 神功聖德碑

狄青籌建武學院,起先並未引起軒然大波。在文官們驕傲的觀念中,脫離政治教書育人,向來是鬥爭失敗者們聊以**的寄托而已。在他們看來,狄青這廝是在東施效顰,想要附庸風雅……隻是肚裏沒得墨水,教不了書生,隻好拿武人過癮。

但當他們得知,官家竟要出任這所武學的山長,還要將‘皇家’的名頭貫諸其上時,文官們憤怒了,官家這是怎麽了?竟然要跟那些粗魯的武人攪到一起?話說您老當了幾十年皇帝,怎麽把大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給當忘了?還是病沒好,又發瘋了?

其實這種心理,就好比後宮爭寵,這個妃子聖眷獨享,看到皇帝要分一點雨露給另一個,她就各種羨慕嫉妒恨。要是皇帝夠強勢,隻能憋到內傷,屁都不敢放;然而皇帝偏偏是個好脾氣,把他的妃子慣到沒樣了,自然要一哭二鬧三上吊,堅決不許皇帝紅杏出牆。

文臣武將,就是皇帝的兩個妃子。之前講過,因為曆史原因,文臣是受寵的那個,武將卻都淪落到奴婢了——但是現在皇帝覺著,文臣們已經被慣得沒有樣了,而且在多了個西夏的威脅之後,大宋朝極有可能麵臨兩麵強敵的夾攻,現實的威脅讓他不得不考慮,原先的國策,是否矯枉過正了呢?

八年前,李元昊被弑,西夏內亂,外戚沒藏訛寵趁機誅殺太子寧令哥,扶持還在繈褓中的李諒祚繼位,彼時西夏內部動蕩之極,正是大宋收複失地的黃金時機。然而消息傳到汴京,道貌岸然的賢臣們,卻苦勸官家要珍惜和平、不要輕啟戰端。

這很好理解,因為文官的權力和地位,需要秩序作保證,他們就好比紙幣一樣。而戰爭會帶來混亂和不確定,甚至嚴重的貶值,這對文官們來說都是威脅,所以他們天生反對戰爭。

結果文官們是舒服了,但大宋也錯過了趁火打劫的好機會,讓滿懷期望的官家趙禎,險些憋出病來……他之所以對西夏念念不忘,不是因為趙禎天姓好鬥,而是有一樁心病,在時時刻刻折磨著他,這心病的名字,叫‘神功聖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