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專門計時的香,從半個時辰、三刻、兩刻、到一刻,皆有相應的線香。現在點著的這一支,燃燒時間最短,一刻鍾後便燒沒了。
“停!”裁判喊了一聲,兩人都是有身份的,自然不會戀戀不舍的再看最後一眼,聞聲便合上書,微微閉目,鞏固記在心裏的信息。
馬上有人收走了書,端來現成的筆墨紙張。
用鎮紙壓住紙張,兩人同時提筆,在紙上默寫起來。
很快便差不多同時寫滿一張紙,緊接著第二張、第三張……而且絲毫沒有要停的意思。這讓圍觀的眾書生深感汗顏——同樣都是人,差距咋就那麽大捏?
盡管他們沒少聽說過目不忘的故事,但真當他們親眼看見這樣的表現時,還是感到無比震撼。何況,一下就是兩個,雙倍的震撼。
在人們不可思議的目光注視下,兩人相繼寫到了第八張,這時終於有人頂不住了——隻見劉幾的眉頭越擰越緊,在懸筆片刻後,他吐出長長一口濁氣,擱下了筆。
陳恪寫到第九頁,神色平靜的擱下了筆。
“寫得多不一定能贏,關口是要少出錯!”太學文會的人,不相信有人比劉幾的記憶力還好,心說這小子八成是胡寫的。
不過驗證起來也容易。裁判把原始賬冊拿來……陳恪和劉幾所看的,是同一賬冊的正本和副本,上麵的字一模一樣,以便於直觀比較他們的正確率。
便找了六個不相幹的士子,分成兩組,每組中一個讀、一個對,一個將錯誤的字數記下來。嘉佑學社和太學文會的人自然緊盯著兩邊,以免自己人被黑。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甲午,入錢四千六百八,凡見八萬九千八百一十四;”
“出八百賦稅金,出一千四百購羊肉五十斤,出三百購青菜一擔,出八百購魚一筐,共二十尾……”
“正月乙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