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一品江山

第二二九章 開張

“這話,”趙宗績呷一口茶,笑道:“有些危言聳聽了吧,我最近看了很多史書,可都沒聽到過這種說法。”

“一點也不誇張。”陳恪搖頭笑笑道:“你之所以在書裏看不到,是那些編史書的人,要麽腦子裏灌了漿,要麽故意不說。”

“為何?”趙宗績問。

“無它,人總要為自己的利益集團服務。”陳恪淡淡道:“那些寫史書的文官們,家裏本身就是放高利貸的,他們怎麽可能把這黑鍋背在自己身上呢?”

“願聞其詳。”

“高利貸在城市就是典當行,在農村則是地主。”陳恪輕聲說道:“大宋之前曆朝曆代,盡管有關市之征、山澤之禁、鹽鐵之榷,但這些隻是小菜,國家的真正主食,是農業和農民。農業提供了主要稅收,農民還負擔者主要勞役。所以我們先隻看地主放高利貸的危害。”

“對於高利貸的危害,我大概知道一點,把借錢的貧民搞得身無分文、家破人亡。”趙宗績道。

“不錯,但這是表麵現象,不是真正的危害。”陳恪道:“農村的農民,最好的狀況,便是家裏有十幾畝地,七八口人。自己種糧食種棉花,養雞養豬,可以自給自足,再用剩餘的農產品,到集市上去買些鹽鐵等必需品,手裏就不剩什麽錢了。但因為唯一的負擔是朝廷的賦稅,所以生活還算將就。”

“這已經是很不錯的農民家庭了。”趙宗績點點頭道。

“但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極差。一旦遇到了荒年,紅白喜事、生老病死等狀況,收入減少或者開支大幅增加,就不得不靠舉債過關。而向周圍的貧農借錢是不可能的,隻能向地主借。”

“一直到這裏,這家人還想著,自己第二年好好幹,緊緊褲腰帶,就可以還上高利貸,從而過上原來的正常生活。”陳恪接著道:“可是,他借的是高利貸,且是他沒有議價能力的高利貸,第二年他收成好了也沒用,因為多收了三五鬥,糧食的價格就會下降,他還是還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