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定,發解舉人限十月二十五曰以前到禮部貢院投納家狀、保狀等,辦理報名手續。但直到翌年正月下旬才會開考。這之間兩三個月,全國各地的數千舉子匯聚汴京,讓這座本就文采風流的超級大都市,變成一個文人的世界!
從十月到來年的四月,這半年的時間,大宋朝的讀書人,將是這座城市的主角,他們中的佼佼者,更將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甚至是超級巨星,從此照亮帝國的天空!
當然成為明星的先決條件,是在春闈中及第。因為從‘張元’事件之後,殿試便隻排名次不淘汰,所以可以以春闈為界線,將這段時期劃分為兩個階段。前半段是氣氛濃重的舉業研習,後半段則是通宵達旦的肆意狂歡。
盡管十月底是報到的最後期限。但實際上,沒人會等到最後一刻才抵京,舉子們往往在桂榜題名後,便收拾行裝,盡早赴京趕考了。為的是早些抵達京師文教薈萃之地,及時了解最新的文壇風向、政治熱點;也多些時間拜訪名師、參加文會、向京師的舉子多多請教。
沒辦法,誰讓每次科場及第進士,大率皆是國子監、開封府解送之人。這並非什麽科場舞弊之類,其奧秘就在於,京城離政治文化中心近,能夠探聽到有關考試的信息,揣摸到主考官對文風的好惡。所謂‘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與美官,非善為詩賦策論者不得及第,非遊學京師者不善為詩賦論策’者是也。
因此每年這個時候,京城所有的會所場館,隻有一個功效,那就是舉辦各種各樣的文會、詩會、講學……平均一天會同時舉行十幾場,多的時候甚至達到二十幾場。
如果你以為這些文會,隻是書生們的考前衝刺班,就錯了。這其實是大宋朝精英階層的一場盛典,有碩德鴻儒開壇就講,有朝廷官員點撥後學,有王公貴族設列其間,有巨商大賈出資讚助,更少不了京中的名記們應邀前來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