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朝好丈夫

第六十七章:才子

三個閣臣配著朱佑樘喝了茶,恰好這內閣外頭又有人進來,是吏部侍郎王鼇,王鼇今曰容光煥發,臉色極好,進了這內閣的大堂,看到朱佑樘也在,王鼇微微一笑,恭恭敬敬地道:“陛下萬安。”

朱佑樘微微一笑,陡然想起這王鼇正是柳乘風的恩師,含笑道:“王愛卿來內閣做什麽?”

王鼇對答道:“吏部今年的功考已出來了,微臣送來給幾位大人過目。”

朱佑樘頜首點頭,淡淡笑了笑,道:“王愛卿隨意,朕看看奏書。”說罷不再理會王鼇,低頭去看奏書。

像這種皇上與閣臣一起閱覽奏書的事在弘治朝司空見慣,所以大家也都沒有表現出過多的謹慎,王鼇直接拿了一份章程奏本到劉健身邊,低聲與劉健議論。

“劉大人,成都府的知府王龍文,這人的功考爭議最大,今年成都府河提決口,王龍文上書說要疏導,帶著兩個縣的百姓到河東遷徙,兩縣一夜之間變為汪澤,房屋皆沒,現在川省巡撫衙門那邊指斥他放任大水淹沒良田,工部那邊卻又說他解決了水患,功大於過。這件事鬧得紛紛揚揚,罵的有,褒獎的也有,大人怎麽看?”

劉健看著一份公考的資料,似在猶豫,刹那之後,他已有了主意,道:“治水無外乎堵疏兩種辦法而已,王文龍雖然放任大水淹沒了兩縣,卻解決了當下的水患,更何況遷徙百姓時並未造成傷亡,可見他確實盡了心力。按理說,應該在公考簿上應當寫一個優字,可是話說回來,他獨斷專行,不請旨意而率先行事,雖然說是事急從權,可是若是人人效仿,這天下就要大亂了。既然如此,那就記一個中字吧。”

天下都說當今朝廷三大閣臣之中劉健善斷、李東陽善謀、謝遷善辯果然沒有錯,劉健隻是須臾功夫,就將這其中的關係梳理得清清楚楚,雖然有和稀泥的樣子,可是王鼇心裏卻是暗暗佩服,劉健的決斷,至少是最折中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