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擠入人群,便看到有人在刷了白灰的牆上書寫的一首小詩。
詩詞對仗工整,所書的自是這宅院主人的生平,其中最後一句更加意味深長,寄托了寫詩之人對功名的向往。
徐謙如今對詩詞的造詣已是不低,至少欣賞水平絕不在尋常人之下。
一看之下,頓時也覺得這詩詞不錯,耳邊更是聽到圍觀之人的嘖嘖稱奇聲。
“楊公子大才啊,據說是他路過謝公府邸時的即興之作。”
“此詩比前幾曰醉雲樓的詩賽魁首更大氣一些。”
“果然不愧是吳先生的高徒,也難怪謝公讓人小心保護這詩詞,謝公雖寓居杭州,造詣不問世事,卻是愛才之人。”
徐謙心裏冷笑,什麽吳先生,不過也是欺世盜名之輩,至於什麽楊才子,不過是讀書人之間互相吹捧而已,一個所謂的才子在某個士紳的院牆上寫詩,而士紳則表示出愛才之心,一個是宣揚自己的才氣,一個是表示自己的愛才之心,兩隻臭蟲在一起,臭味相投。
尤其是詩詞之中對此間主人的肉麻吹捧,更是讓徐謙覺得惡心,什麽大廈將傾公淒涼,更是將這宅院的主人比作了出淤泥不染的君子,滿朝廷都黑暗,就這宅院的主人在朝中木秀於林。
徐謙冷笑。
醉醺醺的他突然想到了什麽,彎腰去撿起一塊碎石子,隨即在白牆下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乃是本朝楊慎所作,隻可惜在徐謙的記憶之中,楊慎做出這詞時是在嘉靖三年因為觸怒天子,遭受廷杖流放在外時一時心中蒼涼有感而發,在萬念俱焚之下看破了這功名,感悟出了人生的苦樂,才在百感交集之中作出這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