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不是良性關係,應該放棄
但是謝井原沒猜對,溪川第二天沒有再來上學,第三天也沒有,一周又一周都沒有,直到大家從吳女士處得到證實,她請了長假。
對芷卉而言,稱得上劫後餘生。和溪川一起消失的還有“作戰計劃”的秘密,她多一個月不回學校,意味著多一個月她不被揭穿。
隻有她一個人知道溪川不來學校的真實原因,她大概對人性很失望。
有時看著溪川桌上堆的空白試卷越來越多,芷卉又有點想她,她在的時候太吵吵鬧鬧了,安靜之後反差特別明顯。
“作戰計劃”裏屬於她的那一頁字特別多,後來芷卉數了數,是八比二的褒貶。
80%的喜歡,20%的討厭,做朋友為什麽會這麽失敗?
最難受的那一天,她在放學路上大哭了一頓,後來謝井原的一些話好像解釋了這個症結。
如果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給你的負麵影響多於正麵影響,那就不是良性關係,應該放棄。
“拿不定主意,就用張A4紙把正負麵感受列出來。那個人本身是好人,但讓你變得不好,也應該遠離,直接從交往名單上刪除。”他其實是讓她判斷和他的關係。
但換到和溪川關係的判斷上,同樣適用。
溪川的過分優秀無疑讓她變得不好,她忍不住跟她比較,和影子打架,和風車作戰,把自己駕上永遠沒有勝算的賽道,陷入挑剔、計較、猜忌,被痛苦壓得喘不過氣。
隻要把溪川從交往名單上刪除,煩惱瞬間減少70%。
如果連謝井原也刪除,還能再少30%。
還是算了,常言道“樂極生悲”。
當時芷卉的第一反應是問:“你是不是把身邊絕大多數人都刪了?”
他無言以對,看來是真的。
“那我呢?你會刪掉我嗎?”
“在考慮。”見她臉色陡變,他笑著說,“這麽哭是恐怖分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