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連的訴苦大會無疑是成功的。
第二天一醒來,劉一民就發現蔡中弄了兩塊石頭,上麵放了一塊石板,爬在上麵寫東西。劉一民走過去一看,蔡中寫的是訴苦和三查工作報告。
見劉一民看,蔡中抬起頭說道:“你醒來了?我想把我們開展的訴苦活動和三查活動總結一下,報紅軍總政治部。”
劉一民看了看蔡中,才30歲的年齡,眉頭的皺紋就已經很深了,越發突出了眉頭上的那個瘊子,瘦削的麵孔上已經很難看出原來的書生氣了,有的隻是曆經磨難後的剛毅,五短身材顯得很精悍。
劉一民知道,蔡中是老井崗了,原來是34師102團的政委,長征前調任34師政治部主任。按照原來的曆史,蔡中是在34師剛從新圩觀音山突圍出來,就犧牲在桂軍44師襲擊的槍口下的。劉一民的出現,讓蔡中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和劉一民一起組建18團以來,蔡中的表現讓劉一民非常尊重:忠誠、剛毅、原則姓強,還知道靈活變通,體現了紅軍時期政工幹部能文能武的特征。
聽到蔡中的話,劉一民說:“現在在轉移途中,恐怕你得找時間慢慢寫了。不過確實應該總結推廣,如果我們能利用這個方法轉化俘虜,就是在最殘酷的戰鬥中也能不斷壯大紅軍。”
蔡中說到:“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昨天晚上的訴苦大會,原來屬於湘軍的新戰士發言多。特別是把幾個喝兵血的軍官抓起來後,他們的情緒特別高,轉化特別快。而原來屬於桂軍的新戰士發言相對比較少。”
劉一民說:“我昨天晚上就注意到了。桂軍和湘軍不同,不急,今天讓他們繼續訴苦。你向軍團首長報告一下,把那幾個人渣軍官處理了。”
蔡中說:“好。”
然後又說“要不,我隨新兵連行動吧。”
劉一民說:“不用,我相信今天就能把問題解決。我們準備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