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溪口屬於綏寧縣杉木橋鄉,是遂寧最南部的一個山區小村鎮,解放後才劃歸通道縣。
說是小村鎮,實際上也就是村子相對大一點,一條小街,幾十戶人家,幾家店鋪而已。
逢集的時候,四鄉八村的山民們會蜂擁而至,帶上自己的山貨、木材、糧食之類的物品,來鎮上交易,換回家裏急需的鹽巴等物品。平時沒有什麽人,偶爾有些過路的商旅在這裏歇腳。
1934年12月12曰這一天,是這個小村鎮上的居民終生難忘的一天。
這一天,太陽暖洋洋的,小村鎮顯得格外寧靜。
快晌午的時候,寧靜被打破了。[***]62師的士兵們湧進了小村鎮。
用現代的話說,阿水就是溪口的一個混混,老百姓叫二流子。這個時候,阿水就坐在雜貨鋪門口,時不時的用眼睛偷偷地瞄一下老板娘鼓鼓的胸脯。瞄一眼,咽口唾沫,心裏還在憤憤不平:“娘的,好菜都叫豬拱了!”
難怪阿水眼饞,老板娘也確實長的好,中等個,白淨臉盤,眼睛水汪汪的,一笑兩個酒窩,走路的時候,前懷的兩個小山包隨著小腰的扭動一顫一顫的。別說阿水了,上次鄉長老爺看見了她,涎水流得把上衣的兩個兜兜都打濕了,直誇這妹子長的真乖。
那個時候,能在街麵上做生意的,哪一個不是人精啊!你想啊,兵荒馬亂的,你要是過於忠厚了,得把血本賠光;要是過於殲猾,說不定那一天走夜路的時候就會莫名其妙地掉到羊須河裏淹死;巴結各路大爺吧,這大爺也太多了,巴結不過來;不巴結各路大爺吧,指不定哪一天就被綁票了。所以,在山民們眼裏,做生意的人和跑江湖的一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比山裏的狐狸都精。
這老板娘也風情,阿水的饞樣全落到了她眼裏,心裏暗笑阿水呆瓜,想喝老娘的洗腳水,門都沒有!臉上卻滿是笑意,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閑話:“阿水,上次那個逃難的女子,你怎麽不收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