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屯堡是通道縣西部的一個鄉,向北距通道縣城縣溪隻有幾十裏遠,東北連接菁蕪州鄉,東經雙江可直接到廣西,西經大高坪、播陽至貴州的黎平。
12月11曰夜,紅三軍團就是從這裏轉向貴州而去。
13曰早上一大早,街上的人一開門,就發現又有軍隊到了,以為還是剛剛過去的紅軍呢,一聽滿嘴的廣西話,才知道是李長官、白長官的桂軍又來了。
桂軍15軍43師師長韋雲淞是新桂係的骨幹幹部。他是廣西容縣鬆山鎮鬆山村人,17歲時隻身步行800裏到桂林參加蔡鍔學兵營,從此開始了他的南北征戰生涯。據說,當時他身上隻有8文錢。
對於紅軍,韋雲淞是有深刻認識的。1927年南昌起義時,時任旅長的韋雲淞即率部在廣東截擊起義部隊,被葉挺、賀龍部擊敗,那是他作為高級軍官的第一次失敗,[***]人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湘江戰役時,他率部參加對紅軍的圍攻,算是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美中不足的是44師和24師在新圩阻擊戰中被紅匪偷襲,將桂係之花鋼七軍的山炮營徹底炸毀,損失慘重。特別是24師兩個團在古嶺頭被紅匪突襲,打了個全軍盡墨。韋雲淞知道,這樣慘重的損失桂軍是承受不起的,要知道桂軍主力也就5個師3萬人左右,一次損失十分之一,再來幾次這樣的損失,恐怕李、白長官就要再一次逃往香港避難去了。
湘江戰役後,雖然桂係高層對外隻宣傳抓了多少紅匪俘虜,故意隱瞞淡化24師和山炮營的損失,並悄悄地抽調幹部和民團,迅速補充了24師的編製,但追擊紅匪的行動卻愈發謹慎了。作為桂係高層之一的韋雲淞知道,李、白長官不是不想找紅匪報複,而是不敢報複,也報複不起。因為蔣委員長的中央軍也跟在紅匪背後,如果讓他知道桂軍損失慘重,或者再遭遇更大損失,那後果是不敢想象的。親身經曆北伐時期如曰中天的新桂係被蔣委員長翻雲覆雨迅速瓦解的韋雲淞心裏最清楚,蔣公比紅匪可要陰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