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20曰下午,紅五軍團34師抵達餘慶縣城附近。
偵查員報告,餘慶城裏無部隊駐守,隻有民團。
陳樹湘師長命令101團立即占領縣城,100團繞過縣城,直接奔襲烏江渡口,師直和102團跟進。
侯之擔是桐梓人,貴州講武堂畢業,與王家烈一樣,是桐梓係骨幹人物之一。自從王家烈把毛光翔從貴州省主席寶座上趕下來後,侯之擔就一直和王家烈對著幹。打來打去,就形成了侯之擔割據黔北的局麵。現在的侯之擔身兼二十五軍副軍長、教導師師長、川南邊防司令三職,除教導師所屬正規黔軍外,還擁有幾個縣的民團等地方武裝。
紅軍進黎平前,蔣介石電令王家烈黔軍主力到錦屏、黎平一線布防時,王家烈實際上已經命令過侯之擔部隊準備堵截共軍。但是,王家烈的命令對侯之擔來說,不但沒有作用,而且還引起侯之擔擔心,怕王家烈借紅軍之手消滅他。事實上王家烈也確實是那麽想的。因此,當17曰晚間,王家烈因為紅軍進占劍河而嚴令侯之擔按照軍事會議部署出兵黃平、施秉一線堵截紅軍、嚴防烏江防線的電令下達後,侯之擔並沒有認真落實。
直到19曰紅軍占領黃平、施秉,侯之擔才開始擔心紅軍會不會是想到黔北占他的老窩啊,急忙調遣部隊防守烏江,準備在茶山關、江界河、回龍場三處渡口重點布防。
要說侯之擔長期盤踞黔北,占有地利,部隊應該迅速向烏江開拔才是,但實際上不是那麽回事。侯之擔部從沒有和紅軍打過仗,也沒有和中央軍、川軍、湘軍、桂軍交過手,唯一交過手的部隊就是王家烈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事實上就是一支地方保安部隊。加上許多士兵長期吸食鴉片,因此,戰鬥力極低。一聽說要去防守烏江,軍官和士兵都是磨磨蹭蹭的,大部分都是先過癮再開路。侯之擔上午11點命令第三旅林秀生部去防守烏江,結果到中午的時候才隻有一個團出了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