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生之紅星傳奇

第七十三章 遵義會議(四)

從陳雲、李富春同誌那裏出來,看看天色還早,劉一民沒有急著回紅軍總部,也沒有回隨行的騎兵連駐地,而是帶著李成毅和唐星櫻在遵義街上漫步。

那個時候的遵義,雖然號稱貴州第二大城市,但以劉一民的眼光看來,還屬於山區小城。

一路走來,劉一民對當初選擇在遵義建城的楊軫敬佩不已。

民間傳說楊軫坐虎車到穆家川,看見這裏水草豐美、林木蒼翠,有王者之氣,才選擇在這裏建城,作為自己的統治中心。劉一民不這樣看,這一路看來,劉一民心裏就明白,楊軫隻所以在這裏建城,主要是看中了遵義的地形。

遵義老城三麵環山,一麵臨水。西麵是府後山,北麵是小龍山,南麵是紅花崗,東麵是湘江,四麵都有屏障。城牆就是從磨刀溪到府後山,再到小龍山,沿小龍山山麓順湘江到碧雲路口,依山造勢,守江成險。

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地形易守難攻,基本上就可以保證安全了。

劉一民想,幸虧劉伯承采取的是騙開城門的辦法,不然,在沒有炮的情況下,遵義城確實不好打。曆史上紅軍二占遵義的時候,就付出了包括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在內的巨大傷亡,三軍團打的基本可以撤銷建製了。

邊走邊想,不知不覺繞遵義老城轉了一圈。轉完了,劉一民對遵義的地形也了然於胸了。

從觀察情況看,老城是黔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學校、醫院、圖書館應有僅有,孔廟、佛寺、道觀、教堂、清真寺一應俱全,東門周家、北門李家、西門蔡家、南門蹇家、大壩子楊家、協台壩羅家、大仁閣蔣家、楊柳街劉家、經曆司唐家等一個個優雅的世家庭院和王家烈、柏輝章、劉建群、猶國材、郭惠蒼、劉思齊等黔軍將領、民國要員的公館雜處其間,還有洗馬灘、馬草街、轎子街等專門為達官貴人服務的行業聚集區。看的劉一民眼花繚亂,忍不住感歎這小小的黔北名城規模雖然不大,但確實是文化底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