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生之紅星傳奇

第八十一章 古藺(二)

土城隻所以叫土城,是因為元末明初的時候,當地老百姓在修建房屋時,發現了大量的土城牆,從此便把這裏叫土城。

實際上,土城西漢時叫平麥縣,北宋時叫滋州,管轄仁懷和赤水兩縣。無論是叫平麥還是叫滋州,都沒有後來土裏吧唧的“土城”這個名字響亮。

曆史上,紅軍長征在這裏打了一場慘烈的“土城戰役”,中央紅軍與川軍在土城以東三公裏的青杠坡兩平方公裏的地麵上展開了廝殺,共和國三任國家主席、四任國防部長、七個元帥、眾多的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參與了這場拚殺。

青杠坡戰鬥的設想是集中紅三軍團、五軍團主力在青杠坡設伏,消滅川軍模範師郭勳褀旅和歸他指揮的潘佐旅四個團。戰鬥進行中川軍廖澤(廖海濤)旅趕到加入戰場,紅軍的大網被魚撐破。危機關頭,陳賡、宋任窮率幹部團拚死衝鋒,打退川軍,穩住了陣地,紅二師也從元厚回援,紅軍得以從容撤退,渡過赤水,開始了精彩絕倫的四渡赤水。

土城戰役的青杠坡戰鬥是慘烈的,雙方的損失都在2000人左右。對川軍來說,2000人也好,3000人也吧,隻是個傷亡數字,可以迅速補充。對紅軍來說,那卻是不可彌補的2000多紅軍精銳,遵義會議後縮編為四個團的紅三軍團和縮編為三個團的紅五軍團雪上加霜,主力嚴重受損。再經過後來二渡赤水消滅吳奇偉兩個師和黔軍8個團的惡戰,三軍團基本就被打殘了。等到長征結束八路軍改編時,英勇善戰的紅三軍團十不存一,僅僅整編了一個團。

土城戰役是[***]遵義複出的第一仗,也是[***]軍事生涯中屈指可數的沒有取勝的戰鬥。過去軍史上對土城戰役一般不提,比較忌諱。但土城戰役使兩個人名揚天下,一是川軍名將郭勳褀,戰鬥中曾經絕望得想自殺,戰後榮升川軍模範師師長。二是共和國開國大將陳賡。說起陳賡大將,這裏不得不囉嗦兩句。陳賡一生充滿傳奇,黃埔畢業,東征救過蔣介石,長征救過周恩來,蘇區時蔣介石抓住到上海治傷的陳賡都舍不得殺他。陳賡建國後參加抗美援越,是新中國第一個出國作戰的將軍。任哈軍工院長時,召見錢學森,第一個上書[***]要求發展導彈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