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發源於岷山主峰雪寶頂北麓,出黃龍,由西北向東南,過平武、江油、三台、射洪、遂寧、潼南,至合川與嘉陵江匯合。因綿陽在漢代稱涪縣,所以叫涪江。古代巴蜀以嘉陵江為分界線,嘉陵江以西稱蜀,嘉陵江以東稱巴,故涪江也稱內水、內江。
晶瑩剔透的雪山聖水一路走來,養育了涪江兩岸曆朝曆代無數生民。江油以上,山高林深,天材地寶,動物珍稀;江油一下,水運通暢,灌溉發達,人稠物豐。實屬川西壩子的米糧川。
1935年1月25曰夜,在紅一、九、七軍團趁夜色掩護向綿陽挺進的時候,彭德懷指揮紅三、五軍團從遂寧開始橫渡涪江,拉開了中國工農紅軍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涪嘉戰役的序幕。
這個時候正是涪江的枯水期,江麵寬度也就100多米。
由於紅三軍團占領涪江時速度過快,完全出乎川軍預料,讓川軍來不急破壞船隻,三軍團繳獲了涪江渡口的渡船和涪江所有的航船。加上劉一民占領成都後,劉湘懼怕部隊過於分散容易被紅軍各個擊破,下令各地守軍向要點集中,因此,遂寧對岸已無重兵把守,隻有少數負責監視紅軍動向的小部隊。
涪江西岸,江邊百船待發,戰士們坐在船上緊握著槍,船頭上都架起了機槍。
紅五師師長李天佑在江邊焦急的等待著先頭部隊的信號,他的紅十三團先頭連已趁著夜色偷偷劃船過江了。
李天佑剛滿21歲,年輕的臉上卻沒有一絲稚氣,兩隻眼睛在黑夜裏閃閃發光,猶如猛虎一般。
在紅軍隊伍裏,李天佑以虎將聞名。他14歲參加桂軍鋼七軍,在李明瑞部下當兵,很快就被送到[***]人創辦的廣西南寧教導總隊當學兵,15歲時,小平同誌、張雲逸同誌發動百色起義,成立了紅七軍,李天佑任軍部特務連副連長、連長。紅七軍北上與紅一方麵軍於都會師後,李天佑參加了第三次反圍剿和攻打贛州等一係列戰鬥,升任副團長,到紅軍幹部學校上級幹部隊學習。20歲任紅四師師長,湘江戰役時,紅五師三個團分別在新圩和光華鋪兩個主戰場抗擊桂軍,傷亡慘重。轉兵貴州後,一路行軍打仗,一路補充,特別是到四川後,兵員補充迅速,加上劉一民輸送的武器彈藥和湘軍、中央軍精銳俘虜,現在的紅五師,比長征出發前還要強壯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