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明

第十九章 推舉

由於麻子墩群眾的大力支持,天黑前搭好了三個窩棚,那些坐船後不適應的人終於可以不住船上,但由於地麵太硬,無法做成地窩子,窩棚四麵漏風,劉民有隻好讓人點起篝火取暖,其他人還是住在船上,總算過了第一夜。

第二日熱情的麻子墩人民又來到這裏,看他們還需要買什麽東西,陳新從天津出發時購買了一百石糧食作為壓艙石,在窩棚前支起大鍋煮起粥,宣布幹活的就可以吃一頓,於是當天又有上百名麻子墩人民過來幫忙,兩百多人一起動手,隻用了一天時間就搭好了二十多個窩棚,又運了些石塊在周圍擋風,五個戰兵隊各一個大窩棚,成了家的,每家一個小窩棚,劉民有和陳新各一個小窩棚,宋聞賢則寧願住在船上。

劉民有特別要求建了一個最大的窩棚,作為小孩和士兵識字的學堂,讓匠戶甲做了些厚木板擺成長條桌子,一個農民工幼兒園有了雛形。

窩棚隻能作為暫時住所,陳新的計劃是要修成磚瓦房,外麵還要加堡牆,劉民有到麻子墩參觀學習了一下,裏麵百多戶人,居然隻有一戶磚房,其他都是泥胚牆的草屋,其實明代的北方大多是草屋,連京師都還有不少,兩人去過的薊州和天津等地,還算是城市,也是草屋和瓦房摻雜,一旦發生火災就會損失慘重。所以陳新堅持修磚瓦房,他認為良好的住房條件也是榮譽感的一部分。

在威海這樣的鄉下地方,隻有衛城裏麵有少量磚瓦房,麻子墩隻有一戶人家有瓦房,便是王元正的老丈人。墩裏麵環境髒亂差得難以想象,劉民有參觀後大失所望,對他的市鎮規劃沒有任何借鑒意義。

他隻好按十字街布局,自己畫了一張圖,第三天一早帶了後勤隊和幾個匠戶去了衛城,要采購很多東西,糧食、鹽、磚瓦、廚具、床、鐵匠鋪用具等等,從麻子墩到衛城有十裏路,來回加上采購,至少一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