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銅價大概八分一斤,兩萬斤銅按大明的價格才值一千六百兩,就算做銅七鉛三的好錢來批發,賺一倍多才得兩三千兩,陳新原本的打算是至少買三十萬斤銅,現在隻有一成不到。
陳新和宋聞賢互相看看,他兩人的發財大計又打了個折扣,李國助看兩人樣子,解釋道:“日本銅多出於石見銀山,俗稱倭銅,並未精煉過,含有些銀,現今金銀銅流出太多,幕府便有了限製,能拿到兩萬斤已是不錯。連銀兩也是如此,原本的吹拔南釕最為純色,但銀兩流出過多,前些年便在長崎開銀爐改鑄丁銀,現在多為丁銀支付,成色便差了一些。”
陳新聽了,猜測李國助多半也在自己提煉,不肯賣出太多,改口對他問道:“那李公子此處還有沒有其他貨品?”
李國助笑道:“陳兄既然有數百兵丁,想來鉛子火藥倭刀都需要,大可買些回去,倭國的硫磺比之大明實有過之。俵物之類,雖說得利不多,好在數量甚多,也是可以的。”
李國助還是想賣俵物,陳新對這俵物無甚興趣,去年買回的俵物,趙夫人雖說一月之間賣光,但賣價甚低,幾乎沒有什麽賺,若是慢慢賣可能利潤也隻是稍多,陳新沒有多少興趣。倭刀更是性價比很差,至少是幾兩銀子一把,而大明就算用鋼做的大刀,也不超過十兩銀子,倭刀短短細細一個刀身,當不得堂堂之陣。
倒是鉛和硫磺可用,陳新低頭算算,自己的火槍子彈若是八九錢重,十發就是一兩,如果擴軍有個幾百鳥銃手,每人十槍就是幾十斤,而他自己的打算是要經常訓練,最好是有彈訓練,這樣算起來鉛的消耗也很不少。另外做私錢也要加入大量的鉛,這東西大明也多,但既然無甚可買,隻得也買些回去,不過銅能多些最好,不但能造假錢,以後造炮也用得著,畢竟銅炮比鐵炮輕得多,而且延展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