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無奈的看著劉之綸的大軍出城,在場眾官都知道劉之綸凶多吉少,但都裝出一副欣賞模樣,隻是誇獎,陳新雖然心中不忍,但也不會陪著去送死,。
劉之綸的大軍出城後,慢慢走到通州,通州的總兵便是陳新的老領導楊國棟,他活動能力超群,在京師鋪好了路,正好建奴入關,朝廷議設通州總兵,他資格人情都有,順理成章擔任了這個職務,而且他很會來事,不斷的跟京師告急,使得兵部根本不敢調通州兵勤王,他也就安安生生的在通州城裏呆著,然後上些不痛不癢的奏疏,貌似給朝廷考慮,其實都是他的私貨,他甚至建議在通州沿運河建一百零八座烽火台,這樣下次建奴來的時候就知道他們從哪裏渡河的。他是打算把遼西的碉堡戰術複製到通州來,他順便吃點工程款,接著他又提議把通州的兵額加到兩萬,而且還必須是義烏東陽兵。
兵部自然不可能理會他,楊國棟也是漫天要價,既然不還價也就算了,他繼續安生的呆在通州,幹看著後金兵擄掠了張家灣,然後又大搖大擺的從城外經過,總之是閉門不出,這次劉之綸來了,他還是閉門不出,也不讓劉之綸進來。
楊國棟對京中的官員十分了解,這個劉之綸是書呆子類型,又是臨時提拔起來的,沒有什麽背景,就敢甩臉子給劉之綸,說不開門就不開門。劉之綸隻得在城外紮營,正好遇到雨雪交加,許多老油條乘機又逃了,其他人也不願此時趕路,便停了兩日,馬上就有些禦史彈劾他畏戰逗留,劉之綸氣憤的上疏自辯,得到崇禎的勉勵後繞過通州繼續東進,他此時已經抱定必死之心。
劉之綸雖說出門就碰一頭包,但他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性格,繼續前進到薊州,這次他遇到的是馬世龍,馬世龍讓他先上,承諾在後麵掩護他,於是劉之綸帶著一萬大軍經薊州往遵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