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民有穿行在一群群勞動的百姓中間,一片廠房正在修建,廠房旁邊還有更廣闊的居住區,這裏是文登縣靖海衛的一處私港,他規劃的第二塊海貿據點就定在這裏,靖海衛在文登的南麵,從這裏到江南,不用繞過膠東半島的最東端,能節約數天時間,到日本的距離也更近一些,陳新給威海的定位是往天津的商貨運輸,那裏的貨物主要銷往臨清和京師,靖海的定位是江南和日本的商貨基地,所以廠房也要在私港附近修建,以省下陸地運輸的費用,靖海衛讓出了六千畝地,文登營在這裏建立了一個屯堡,一個農兵隊,另外還駐紮了一個局的戰兵。
這裏的廠區規劃是煙草和箱包,因為箱包並沒有技術門檻,劉民有不太看好,或許又會和當初的連衣裙一樣被人很快仿製,劉民有在臨清和江南時考察了當地棉麻等紡織品價格,計算出來的成本比文登運過去要低,對箱包的競爭力心有疑慮,所以他們打算一開始就大量供貨,在初期達到一定銷量,然後通過廣告占據市場優勢,劉民有希望能通過流水線和低廉的人工把成本降低,抵消運輸的費用,運河沿線如果用小作坊生產,又沒有流水線分工的話,他們能用到的人力會相對昂貴。
劉民有站到一處山丘山,到處都是挑擔勞作的人頭,徐元華和幾名民政的助手跟在他身後,手上拿著一些規劃圖,最後就是他的保鏢傻和尚。
“劉大人,這裏的廠房、倉庫和簡易住房一月多就能修好,到時候冬天一來,這些人就做不了什麽活。”
劉民有皺眉看著人群,這裏近兩千人都是壯年男子,五十人編為一甲,到時修完投產後,箱包的工人很大部分要用女工,需要用到男子的主要是搬運等體力活,確實安排不完。
要養活這許多人,也讓確實讓劉民有頭痛,今年他們的人口到達了四萬多,大多都是壯年男女,其中有四成是各地來的遼民,工坊和屯堡隻能吸收不到一萬,新的兩個工廠還難以預料,文登產的煙葉不多,現在已經開始在膠東半島和臨清開始采購,江南的左昌昊當時答應先供應兩船,目前也沒有到達,使得劉民有每日都在憂愁養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