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軍七月十三日開始修築大淩河中左千戶所,大淩河城位於大淩河西岸,離錦州三十餘裏,離廣寧右屯衛同樣三十餘裏,大淩河與錦州之間有大片丘陵山地。”
文登營區會議室中,劉破軍用竹枝在一塊布做的大幅遼西地圖上指點,下麵坐滿把總以上軍官,這是一次例行的軍情匯總通報,每兩月一次,以培養軍官大局觀和分析能力,同時讓軍隊在心理上隨時保持戒備狀態。
下麵的軍官紛紛用炭筆記錄,少數不會寫的字他們就畫個叉,總之是五花八門,但比起最先那些目不識丁的老粗模樣好了許多。
劉破軍指著大淩河城的位置,“此城初建於宣德三年,城周三裏十二步,闊一丈。嘉靖四十二年,巡撫王之浩重修,築高二丈五尺,自建奴興兵以來曾兩次被毀,寧錦之戰被後金兵拆毀後,未再重修,但是城基仍在,判斷此次修城應當是在原來的城基上築牆,拆毀的石料等都在近處,速度會比修新城快,遼鎮的計劃是於一個月內修築完成,包括城周的數座堠台。”
劉破軍原先講解時總有點緊張,但打了幾次仗,業務也熟練起來,自信心大增,聲音十分洪亮,“遼鎮出動的兵馬為祖大壽、何可綱、祖可法、祖澤潤各部,戰兵約五千上下,石柱酉陽白杆兵五千人,將領為秦翼明,另抽調山東及河南班軍一萬三千人,隨軍的商人民夫約萬人。大淩河城離三岔河尚遠,建奴是否會為此大動幹戈,還在未知之數。”
盧傳宗舉起手來,劉破軍點頭後他才說道,“關寧軍守城還是不錯的,如果城修好之後建奴才來,怕是難以攻下。”
一眾軍官大多讚同盧傳宗的觀點,建奴近年來在攻城上表現拙劣,關寧軍反而倒守出了經驗,所以大家都不太看好建奴這次的前景。
朱國斌則搖頭道:“根據今年收集的情報,自從去年搶掠大量人口後,後金今年的春耕全部動用的是包衣,所以建奴出兵時間已不受農忙限製,但他們來不來,倒真不好說,咱們都能在關寧打聽到情報,建奴離遼西更近,若是要出兵,現今就該召集部隊了,建奴有什麽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