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的八月,隨著後金軍兵臨大淩河,大明京師又一次被震動,他們都還記得崇禎二年後金入寇時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確定後金軍止步於大淩河後,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眾人都想了解戰況,但後金軍很快封鎖了大淩河,皇太極帶領主力到達後,大批的哨騎封鎖了大淩河周邊,最遠的哨騎已經到了錦州以南。
孫承宗駐紮寧遠,將前線事宜委托遼東巡撫丘嘉禾,丘嘉禾領兵駐紮在錦州,連續派出夜不收哨探大淩河,回報說大淩城周圍建奴大軍雲集,超過十萬之眾,大淩河城外官道附近便有大小營壘二十餘座,而且還不斷有後續的建奴趕來,開始在大淩河周圍挖掘土壕,將挖出的土堆成牆壘,部分地方已經形成土城般形狀。至於城內情況,祖大壽一直沒能派人逃出報信,杏山錦州等處派出送信的死士也是有去無回,現在連孫承宗都對大淩河城內的狀況毫不知情。
與上次建奴入寇時的情形不同,這次是在關外,路途遙遠,加上山陝流寇已成氣候,兵部不敢抽調陝西三邊和宣大兵力,四川白杆兵必須留下確保山海關的安全,光靠關寧軍似乎又不太穩妥,梁廷棟思慮再三後,隻命北直隸附近各總兵準備起行,又傳檄孫元化調動登州鎮正兵營和巡撫標兵營經海路救援大淩河城。
一片紛擾中,呂直彈劾孫元化事情再無人理會,原本要派出的欽差團也被大家忘記,惡鬥中的溫體仁和周延儒暫時偃旗息鼓,靜靜的觀察著形勢。
文登營則開始動員第三批兩千人的輔兵,這批人是從去年修路的民夫之中挑選出來,他們曾在冬季接受過基礎訓練,現在隻是強化訓練一個月,便可以作為輜重兵使用,但這批士兵待遇是月餉五錢銀子,也沒有退養金,但是有以後優先分地或優先補充入戰兵的權利,難民們得知後,幾乎掙破了頭。有了這兩項刺激,陳新希望他們的戰鬥力能超過一般的明軍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