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蜉蝣

第六章 回去

我凝視著自己的手,我已經學會了我如今狀態的名字,無形體。這個狀態下的我,所有的思考不過是一些大腦意識組成的量子脈衝信號罷了,隻要我一個念頭,就滄海桑田,白駒過隙如一生。

在祖輩們的宇宙探險飛船上,跨越遙遠的星際距離需要漫長的航行時間,人們常年處於休眠狀態。為了有效地利用休眠時間,科研人員發明了能在休眠狀態下使用的名為元界的虛擬空間係統——人們通過神經連接讓AI數據流和腦細胞電子信號進行量子糾匹配纏,將意識信號化為量子脈衝信號並在元界中實體化。

這是一個由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基礎,由人類精神組成的虛擬無形世界。

時間是這個世界可以被隨意調整的東西,它與外界的真實時間並不匹配。

通過人工智能的極速運算輔助,人們可以將時間無限地上調,一年、十年、百年甚至上萬年的虛擬時間裏,精神體都不會死亡。每個人都並入了元界,卻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立世界空間,他是這個無形空間的主宰,能從萬物皆空創建出他製定規則的完整世界。這個世界由創造者構建和覆滅,可以無數次重演新生。這裏沒有貧窮和痛苦,沒有疾病和煩惱,可以享受生命最極致的樂趣。

我能理解那些沉迷元界係統的人。

虛擬的時間環境裏,現實的一瞬,可能都是元界係統中的永恒。

近乎永恒的活著,這樣的**誰能拒絕?

在飛船記載的曆史信息中,人類的母星也有類似的係統,而這部分人最終沒能走出星球,留在了資源逐漸消耗殆盡的環境裏,做著享受永恒的春秋大夢。

因此,麵對先知的恨鐵不成鋼,我客觀地說:“我們渴望活得更為長久,而這個久字是相對的。我們對時間的實際認知來源於我們的主觀意識。隻要意識存在,我們的生命時間就不會終止。他們認為這樣就算活著,從精神層麵上來講,倒也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