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康親王椿泰薨,托合齊與齊世武兩人就在治喪事期間聯絡、鼓動一批滿人大員,特別是實職的都統、副都統等武職大員私下聚會,十一月安郡王馬爾渾又薨,這給他們私下聚會創造了大量的機會,一幫人多次聚集到都統鄂善家宴飲,人員也發展到二十多人,其中兵部滿尚書耿額、都統雅圖、副都統悟禮幾人最為突出。
簽押房裏,沒有絲毫的寒暄,齊世武進來就問道:“這麽急讓我來,可是太子有事吩咐?”
“太子爺說今年福建遭災,明年青黃不接時,恐會更加厲害,著你多加留意。”托合齊輕聲說道。
“福建地瘠人悍,朝廷舉措不力,鬧將起來的可能也不是沒有。”齊世武沉吟著道,而後卻輕歎了一聲,“留意又如何,一則鞭長莫及,二則沒有可靠的人手。”說到這裏,他神色一喜,放低了聲音道,“可是北邊有了消息?”
“這個太子爺倒沒說。”托合齊緩緩搖了搖頭,太子還是那句話,“沉住氣,乘時,乘勢,伺機而動。”
十二月初二,康熙下旨,在戶部下設海關總署,總管全國海關,下設海關總監督一名,海關監督五名,新增天津海關,著皇十四子恂貝勒胤楨總監督海關。
這份上諭並未引起多大的關注,畢竟牽扯到的是極少幾個人,這段時間,整個大江南北、朝野上下都陷入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辯論之中,正確引導奢侈之風與反對奢侈之風的辯論隨著張鵬翮的奮力反擊,儼然分成了兩大對立的陣營,康熙也暗中推波助瀾,在邸報上連連刊發兩方的文章,見康熙如此關注,不論是在朝的還是在野的紛紛加入進來,一眾大員能寫的是親自動筆,不能寫的則找人捉刀,居閑的名家大儒也不甘放棄這大好揚名的良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辯論亦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