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康熙五十年第一次大朝會。
新年伊始,也沒那麽多的事,各部大臣不過是循例走走過場,很快就結束了各自的例行匯報。
不過,康熙一開口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農學院建造即將完畢,定於七月初一開院,鑒於是試行,招收學員計劃為五百人,著江南各府、縣推薦有功名且熱衷農事的士子前往江寧參與考核選拔,入學者,四年期滿,考核優異者授予正九品農知事,督導各府、縣農事。”
事隔兩年,農學院終被康熙一錘定音,雖然隻是正九品,卻也是正經的官身,無異於給天下的士子多開了一條晉身之路,其根本的意義在於除了科舉之外,學農亦能入仕,而且這也算是正途出身,比捐的那些雜佐官兒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雖然很多大臣對此不以為然,暗自腹誹,可康熙這是乾坤獨斷,明宣諭旨,他們也都隻得閉緊自己的嘴巴,以免開年就被訓斥,再說了,這可是國策,一個不好,可能還不是訓斥這麽簡單,眼見沒人站出來仗馬之鳴,大家都隻得學老僧入定。
康熙接著說起第二件事,“喀喇沁鎮國公善巴喇錫呈報,喀喇沁邊界近日時有流寇出沒,常行劫擄,擾害居民莊頭,禍亂地方,著侍衛內大臣鄂倫岱率前鋒護軍營前往緝捕。”
康熙這個決定透著些怪異,喀喇沁邊界距京師雖是不遠,可地方流寇何用領侍衛內大臣鄂倫岱親率前鋒護軍營前往緝捕?不過這事一眾大臣都未上心,或是康熙欲借此練兵亦未可知,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惟獨太子胤礽心頭巨震,不會是自己私下聯絡蒙古各部的事被察覺了吧?一細想又覺不對,康熙向來是眼裏揉不得沙子的主,真若察覺,豈會如此簡單隨意的處置?
想到這裏,胤礽隨即就穩下心來,卻就見新近由偏沅巡撫遷為都察院左都禦史的趙申喬站了出來,見此老出來,胤礽心裏不由一跳,又是誰撞在他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