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投機者

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

2月1曰,粵軍張我東團進入東莞,下午蔣介石帥與加侖率校本部進駐東莞。

就在東莞守軍在寮步覆滅的時候莊繼華帶著七連正在趕往樟木頭的路上,二團轉向比一團更麻煩,更不可思議的是,七連仍然是前鋒,這下全團都知道王柏齡在整莊繼華。因為換一個正常的指揮官,全團掉頭,七連應該是最尾。作出這樣的安排的時候,參謀長郭大榮提出異議,但王柏齡的理由還是七連是前全團訓練最好的連隊,這次任務很緊,必須把最好的部隊放在刀尖上。

但三營營長王俊卻非常憤怒,這是拿軍國大事泄私憤,他找到黨代表張靜愚,表示這樣的安排完全不符合作戰常識,張靜愚原是校長的翻譯,不通軍事,平曰裏也常聽蔣介石說起莊繼華,因此反而支持王柏齡,反過來還勸王俊不要隻看三營,要看全團,把王俊氣得差點吐血;於是王俊私下裏打定主意要告王柏齡的狀。不過這次行動也讓二團上下見識了七連的強悍,連續強行軍,把二團其他部隊拖得夠嗆,與七連的距離漸漸拉大。

東征軍的行動沒有瞞住汕頭的陳炯明,粵軍在石龍展開攻擊時,陳炯明的判斷曾出現失誤,認為東征軍的目的是攻克石龍後,繼續西進經博羅進攻惠州,然後轉道海豐、陸豐。但黃埔校軍出現在廣九路時,他意識到判斷有誤,因此作出調整,命令尚在寶安的孟獻祥部立刻北上支援袁遐九,同時命令淡水守將練演雄派出部分兵力支援。

練演雄拿著陳炯明的電報,眉頭緊皺,他也是從辛亥年間就開始追隨陳炯明的陳部老人,這些年跟著陳炯明從廣東到漳州,又從漳州到打回廣州,再從廣州退回東江,幾乎無役不參加,他也從小兵打成了師長,隻是心打疲了也打硬了。

長期戰爭讓他在東征軍開始後進攻後就感到局勢發展中蘊含的危險,陳軍南線兵力不足,敵軍從這裏發起進攻正好擊中陳軍的軟肋,惠州是東江前沿的支撐點,淡水又是惠州的南大門,若淡水失守,惠州就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