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抗爭震動了國人本已有些麻木的心,廣州率先發起支持上海工人、學生的運動,在[***]廣東區委領導下,廣州各工廠發起支持上海工人、抵製英國產品的運動,中山大學,廣州師範學校、廣州政法大學等學校學生相繼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廣州工人經過醞釀之後,發起支持上海的工人的罷工,華資工廠罷工一天,英資工廠則是持續罷工,於上海罷工同步。
抵製英國商品和英資工廠罷工使英方惱怒萬分,向大本營發出外交照會,要求大本營製止目前的廣東的反英行為,否則大英帝國不會容忍此等事件的蔓延。隨著外交照會到來的是二十餘艘英法美軍艦,這些軍艦就停泊在白鵝潭,炮口直指廣州城。
英國照會送到大本營負責外交的陳友仁手中,回複這樣的照會按照常理應該由最高負責人親自定奪,可是現在胡漢民不知道該怎麽辦。
事態的發展使國民黨中央有些準備不足,本以為數千裏之外上海發生的事情在廣州引起些反應是正常的,沒想到抗議的規模越來越大,走上街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甚至有商家主動互相串聯準備罷市。
麵對這樣的情況胡漢民決不敢輕易下令接受英國的要求,但白鵝潭的軍艦又是現實的威脅,他也不敢輕易拒絕。
“友仁,你是負責外交的,你對這個照會怎麽看”胡漢民思前想後感到不好辦,於是先征詢陳友仁的意見。
“威脅,訛詐;這是英國的威脅和訛詐,應該予以拒絕。”陳友仁毫不含糊的回答道,他是在1918年才開始追隨孫中山的,可由於他對國際事務的熟悉很快就曾孫中山的重要助手,不但代表孫中山參加了巴黎和會,還參與了孫越會談,成為孫中山在外交上的重要助手,孫中山的致蘇俄遺書也是他起草的。
前世在孫中山去世後,陳友仁還留在燕京一段時間,不過你是有了些微改變,陳友仁的人生旅途也有些微改變。孫中山去世後,他在燕京《民國曰報》上發表了幾篇反對奉係媚曰和窮兵黷武的文章,讓張作霖大為氣惱,被迫回到廣州,回到廣州就被一致推舉為外交事務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