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斧成立之後,熊克武也進入了軍事委員會,成為軍事委員會委員,可他卻心事不寧,最近報上關於國民黨四川失敗的分析討論已經越來越激烈,結論也越發明確。麵對這樣的結論,熊克武卻無法分辯,因為分辯就必然要指責孫中山,而指責孫中山又反過來坐實了軍閥之名。如果沙基槍響之前他還能找到一點辦法的話,沙基之後,軍心民氣都在國民政斧一邊,他徹夜難眠,不知道該如何化解目前的局麵。他隱隱感到川軍整編已成大勢所趨。
沙基反擊,盡管知道內情的高級將領知道這是黨軍中的幾個下級軍官的擅自行動,可宣傳口徑上卻統一為黨軍,因此作為黨軍司令的蔣介石在國人眼中幾成民族英雄,並成功超越前上司許崇智,成為在新一屆軍事委員會中與汪精衛和譚延愷並列的三個常務委員,直接參與了沙基的喻培棣卻湮沒無名,對這種情況熊克武卻無法指責。
沙基之後喻培棣向他報告過當時的情況,他認為英國人肯定要報複,因此指示喻培棣不要聲張,沒成想沙基反擊在全國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抵抗的黨軍成為國民心中軍隊的楷模。要是當初掛上川軍,對他擺脫目前窘境將產生莫大幫助。
國民政斧成立之後,報上炒作的英國威脅越來越大,為此蔣介石連續提出兩道議案,整頓財政、整頓軍隊;這兩條議案立刻在政斧和軍隊內掀起軒然大波。
整頓財政的核心是全省財政權收歸國民政斧,各軍不再管收稅,各軍軍餉由國民政斧發放。各軍對這個議案態度不一,稅收少的譚延愷、朱培德、熊克武都表示讚成,李福林、李濟深稅收稍微多些,還在猶豫。許崇智稅收最多,堅決反對。
整頓軍隊的核心在於點編人槍,按照蘇俄方式建軍。軍隊將領對此將信將疑,在會上均不表態支持,甚至連譚延愷也默不作聲。任憑軍委會主席汪精衛和廖仲愷口水說幹,會場依然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