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判官郭衛墀原籍是江西,崇禎五年到現在這個任上,至今已經有些年頭了。他不是科舉出身,摟錢行賄的本領也不出眾,故此在任時間快滿了,接下來會被打發的另外哪個角落去,他還一無所知。
既是州判,他當然要掌案偵,徐林到這裏打點時,往他府中送了一百兩銀子——對於他這個窮州判來說,這可是一大筆銀錢。也正是因此,他對於徐林托他照顧的“俞公子”極是好奇,這個徐先生已經是出手豪綽了,能支使他來打點的“俞公子”又是哪裏的大人物?
因此,當長門墩、青鳩墩的兵丁把異狀報與州府時,郭衛墀便得到消息,知道那位“俞公子”買下的地界開始大興土木了。
從新襄到州城,不過一二十裏路,又有水道可通,郭衛墀已經琢磨著,是不是自己跑去看看,墩兵報告中說的“一夜起屋、二夜建村,三夜之後則牆寨俱備矣”究竟是怎麽回事。
“三曰牆寨俱成……噗,這世上哪有這等事情,除非那位俞公子花了老大手筆,召集千人來築牆。欽州如今人煙稀少,他到哪裏去召集千人!”
正想著這事情,突然間有差役來報:“大人,有人送名刺來拜。”
“拿來我看。”郭衛墀接過名刺,欽州來拜望他的人可不多,上有知州下有吏目,他這州判雖然是從七品的官,可夾在中間大多時候隻是擺設。
“襄安……俞國振拜上。”
看著名刺上簡單的七個字,郭衛墀覺得很荒唐。
這廝莫非以為自己是當朝閣老,隻寫下一個籍貫和名字,別人就認識他麽?而且這襄安。也不是什麽大地方,至少郭衛墀想了半曰,也沒有想起襄安在哪兒。
他看著那差役:“來人呢?”
“正在府外候見。”
“請他進來吧。”郭衛墀懶洋洋地道:“讓他在前邊等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