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漢看完不禁搖頭苦笑起來,沉吟了會,拿起鋼筆開始親筆回信:“呈少帥鈞鑒,如今曰寇賊心不死,意圖霸占我東三省之固有領土,興漢不忍坐視國土淪喪,更不忍三千萬東北同胞生靈塗炭,家破人亡!為此,特率數千健兒奮起反擊。
至於撤離之事,非是興漢欲不遵少帥號令,實乃不忍棄數十萬沈陽市民於水深火熱,更不忍輕易放棄少帥和大帥傾注無數心血而建成的沈陽兵工廠,所以撤退之事,興漢斷不敢想,望少帥體諒屬下之良苦用心,幸勿怪罪。
如今興漢率全城軍民堅守沈陽,已將關東軍大部兵力吸引至沈陽周圍,且已挫敗敵之數次進攻,曰軍銳氣已喪。
此時,若少帥能親提大軍揮師北上沈陽,再令黑吉二省省防軍騎兵火速南下,興漢當率沈陽城全部將士與少帥裏應外合,如此,定能大敗曰寇,光複我遼省之既陷失地,屆時,少帥既守得大帥畢生心血所建立之基業,又將成為名揚四海的民族英雄,豈不比不戰而逃,退守關內苟且偷生來的痛快?
遙想當年我漢唐先祖之雄風威懾天下,旌旗所至四方蠻夷無不望風歸降俯首稱臣,後自有明一代,縱觀其朝兩百餘年,曆經皇帝16代皆抱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堅毅決心,從未輕棄國家寸土,即使到了內憂外患的明末時期,也未曾向任何國家或勢力低頭服軟,更不曾簽下任何不平等之合約。
今少帥坐擁數十萬精銳之師,守著全國最大之軍用工廠,卻不發一槍一彈而欲放棄大帥留給您的東三省,對比前人,豈不羞愧?
身為男兒,理應心懷國家,威武不能屈,如今曰寇悍然發起戰爭,少帥應率我東北全體子弟兵奮起反擊,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捍衛我們東北軍的榮譽才是,決不能為保存實力而怯戰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