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在陳克複穿越之前最先接觸到的時候,是一度被當作是一個不好的詞語來用的。
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對事物和更多了解,陳克複反而讚同這句話了。特別是穿越之後,身處於這千年前的大時代之中,對於這句話更是有了個深刻的認識。
拋卻各種其它因素而論,這句話絕對是一句至理名言,甚至可以說是治國安邦之策,是對曆史、對戰爭、對治國方略的一個精準的概括。
曆史上真正係統地總結出來並拿上台麵的是漢代名臣晁錯,這是曆史之幸,中國之幸,因為這個戰略被漢景帝采納以後,平定了七王之亂,海內粗定,為以後漢武帝決戰匈奴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句話大到國家政治,小到官場爭鬥無所不包。現在陳克複就十分的認同這句話,身處於遼東之地,要想站住腳取得基業,那他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的打敗高句麗人。而是如何的將破軍營給上上下下的給理直理順了,如李節這樣的家夥絕對是必須先安內的。搞不定李節,什麽外擊高句麗,什麽皇圖霸業,什麽陳氏複國,不過是一個笑話罷了。
眼看眾將領們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陳克複的嘴角微微翹起,他就是要讓那些新軍將校們知道,這個李節不過是破軍營中一個被架空了的郎將罷了。跟著李節,那就是和他陳克複過不去。
“諸位,既然我們已經確定好了我們下一步的方針,那麽現在就是討論具體的方案了。剛才說的是戰略,戰略就是指當無可為時知道如何為之,戰術則是指當有可為時知道如何為之。現在我們就是當有可為時要知道如何為之,各位,從頭開始,我們先商議一下這次我們要調虎離山的山城名單。”
到了這個時候,陳克複不禁萬為懷念起後世軍隊中的參謀製度起來。雖然現在的軍中也有長史、司馬一類的參謀角色,但是這些人並不是真正的參謀。像現在這樣的情況,如果他有一個參謀本部的話,他完全可以和各將軍們商議出戰略方案,然後讓下麵的一群專業的參謀團隊將具體的戰術方案做出來,甚至可以做個一二三方案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