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混在東漢末

第051章 觀桃花而悟書

李定臉上閃過一絲赧然,不過隨即又心安理得,張家雖然有點錢,可是並不比他李家多,而且如果不是他李定出麵,盧敏根本不會到張家來赴宴,劉修自然也不會出現在這裏,就算來了,不看在他李定的麵子上,劉修也未必能當場作書。

雖說這明搶有些**份,可是李定真是喜煞了這幅作品,下意識的就要了,現在再改口也不妥。他隻是有些奇怪,劉元起的這個兒子聽說一直笨笨的,什麽時候練出了這麽好的書法?

“德然,你父親給你請了什麽明師啊?”李定對張飛快要噴火的眼神視而不見,溫和的對劉修說道。劉備看在眼裏,不由得一陣心酸,李定以前就是對他都沒有這麽客氣過,至於看到劉修……那根本就和沒看見一樣,沒想到今天全變了。一想到此,他抬起手摸了摸眉毛,沉默不語。

“沒有什麽名師。病了數月,不能出門玩耍,隻能觀牆上雨漏痕,不知怎麽的,悟到了一些筆意,隻是一時還沒太明白,後來到桃穀,見穀中桃**夭,這才忽然開朗。”劉修很鄭重的躬身說道:“說起來,還得多謝李君,若不是李君推薦,我和玄德也沒機會拜入盧師門下,不入盧師門下,自然也不能見到桃穀的桃花,更不會在書法上小有成就。”

漢代的書法以篆隸為官書,正書、行書和草書作為俗書已經出現,但是其基本筆意還帶有隸意,在結體上尚不嚴謹,筆墨上也偏向於質樸一路,此後一直在結構和筆意上探索,直到王羲之父子橫空出世,特別是王獻之改其父偏於質樸的筆意而顯陰柔之美,這才開一代書風,風頭直逼其父,父子二人齊領風搔,抗行三百餘年。

到了唐初,因為皇帝李世民喜歡王羲之而大加追捧,王獻之的書法遭到貶斥,唐代書法的風格便以王羲之的質樸為主流,在結構上進一步摸索,直至發展出結構嚴謹的楷書。書法結構到了唐人時便已登峰造極,宋人無法再有突破,隻能再次從筆墨趣味上進行創新,所以宋四家皆以行草為主,以筆意見長。唐宋以後,書法便沒有什麽實質姓的突破了。唐伯虎的書法兼有結構嚴謹和妍麗之長,在明代書家之中別具一格,隻是被畫名所掩,知道的人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