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混在東漢末

第122章 老子如龍

在別人眼裏,現在的劉修武不僅武勇可嘉,而且心思靈活,從夏育、劉虞到盧敏、毛嬙都對他信任有加,所以才把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張角對劉修感興趣原本隻是因為他修習吐納術,資質不錯,人還算機靈,卻沒有想到劉修還有這樣的能耐,居然這麽輕鬆就解決了上穀烏桓大人難樓。聽劉修這麽一解釋,他更覺得自己對劉修的投資沒有白費,堅定了要把劉修收為弟子的決心。

但是,所有人都認為劉修的武勇來自於平時的苦練,計謀來自於讀書,卻不知道對他來說,武勇是意外收獲,但計謀卻是“先天”而來,他前世最精擅的除了書畫作偽之外,就是揣摩人心——文物古董這個行當裏號稱是十有九騙,是騙術高手最集中的地方,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打過眼,交過學費,眼力甚至比技術更重要。

眼力不僅包括看東西的眼力,還包括看人的眼力。

劉修是《東胡誌》的第一撰稿人,所有的資料都經過他的咀嚼和整理,從這些資料得到的信息遠比直接看這本書的人得到的信息要多,再加上他的分析和觀察,他對烏桓和鮮卑人總體形勢的了解可以說是無人能及——至少在寧城如此。

他不僅知道難樓有心要把上穀大人的位置傳給兒子樓麓,因此對提脫頗有忌憚,而且知道遼西大人丘力居也有這樣的想法,而其他人,包括夏育、李定和盧敏都以為烏桓人以強力為尊,沒有父傳子的習慣,卻不知道這些烏桓人在漢人的影響下,心思已經漸漸有了變化。

這些變化當然都不明顯,要不然也不至於沒人注意得到,不管是難樓還是丘力居,囿於心理習慣和部落傳統,都不會把這些心思說出來,劉修了解到的也隻是一些蛛絲馬跡,更多的是他的感覺和分析,到白山之前,他甚至不敢肯定這個可能,直到難樓讓樓麓站在他的身邊,他才確信自己的猜測沒有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