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清

第六十四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

“已經有人家在想著給四哥兒你立牌位了……”

田大由的開場白讓李肆的怒氣不翼而飛,恭維話誰都喜歡,不過李肆更多是好奇,看來村人賣地,還真有內情。

“去年天旱,今年村裏大多都沒了餘糧。要是沒四哥兒的話,村人都得借糧借銀子過活。今年的糧價又漲了五成多,加上皇糧,秋天的時候,估摸著怎麽也還不起,多半都要典當或是活賣掉田地。早就賣光了田地的,處境就快趕上那些流民了。”

田大由說到了鄉間的借貸,以一般草民而言,就算有個十畝好田,一年下來,交租交皇糧應付攤派,也就勉強湊合著吃飽。到了四五月這青黃不接的時候,餘糧沒了,秋收都得應差,下半年的稻種吃穿就沒了著落,必須舉債。

聽了個大概,李肆心中隱隱發涼,這也就意味著,草民根本是靠舉債過曰子。可跟後世米國佬舉債過曰子完全是兩個極端,人家是講求生活質量,而這裏是隻求糊口過活。

眼下這康熙朝,平均而言,民間借貸銀錢的年利是三成,糧食的年利是五成。官府著力打壓這利錢比率,畢竟高利貸發展太猛,就會奪了官府對民間的控製力,田丁錢糧也就收不上去。可官府隻推著商人出手,不敢貿然自己站出來,王安石青苗法的教訓,後朝全都牢記在心,更不用說滿朝都是理學儒臣的滿清。【1】

天景好,沒遭官府紳胥盤剝太重的話,草民這債還能周應過來。可老天稍微給點臉色,草民就隻能盤點自己能賣的東西,一件件朝外賣,首當其衝的就是田地。

這就是南方田地所有權分離的大背景,一件東西天然就有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分,隻看在實際中怎麽演化。草民賣了田地的所有權,保住耕種權,也就是使用權,漸漸就演化成永佃權。從這方麵來看,田地對草民來說不是恒產,所有權也隻是保障自己活下來的周轉物,很多時候,使用權也得參與到周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