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正和田大由的兩條技術路線,李肆都有所了解。
米德正是傳統的拚接法,《天工開物》的記述就是如此。以幾根熟鐵條鍛打出一根短管,再以兩三根短管焊打為一根長管。這條路線的優點是可以造長槍管,而且分段槍管冷卻相對均勻,堅實程度有一定保證。但缺點也很明顯,槍管的質量由分段的焊接決定,而這焊接手藝全靠經驗,沒個十年以上的積澱,可出不來合格產品,這是所謂的精工路線。
田大由的流派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上說的鳥槍造法相近,也就是以雙層熟鐵板直接卷合。這個技術的優點是槍管不必焊接,但缺點是造不了長槍管,而且整管鍛造時的冷卻不夠均勻。造成管身前後質地有差別,冷卻差異太大的話,也很容易炸膛。
原本李肆在十來天裏造出百枝鳥槍的計劃,難點隻是在鑽槍管上。可現在兩人這麽一爭,連造槍管都成了難題。如果兩人分開各幹各的,米德正拍胸脯說十天能拿出三十根槍管粗坯,田大由也報了同樣的數量,可瞧兩人如鬥雞一般互相瞪著的眼神,就知道這數目完全是鬥氣的結果,就算他們能拚出來,李肆對槍管的質量也沒辦法放心。
“我隻有十來天的時間,沒功夫給你們的技術流派作什麽正統不正統的評判,現在隻需要借重你們最基本的知識,大家結成一個整體來做這事。”
李肆看看圍著鐵匠鋪的一圈漢子,心說既然沒有蒸汽機,也沒有水力鍛錘,那就拿人力堆好了。
聽了李肆的安排,米德正和田大由兩人心裏都是一半火焰一半冰,在這之上還被疑惑的濃霧重重包裹著。
“不堆人力,那叫什麽大躍進……”
李肆再次檢查過自己的方案,同時從兩個爐頭那確定了沒技術上的明顯問題後,心裏這麽說著。
他的方案是不讓田大由米德正分頭自己打造,而是圍著一套工具攜手合作。而這套東西很野蠻很暴力,以前在鳳田村造炮的時候,何貴曾經作過炮芯的旋轉提取架,就用這個架子改造誠仁力鍛錘。用幾百斤生鐵當鍛錘,以人力推杆借助齒輪提升鍛錘,由此來整體鍛打槍管。這樣作的好處就是避免了槍管的冷卻不均,同時為後麵直接轉用水力鍛錘打下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