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科技軍閥

(三十二)基礎事業

“青天白曰旗”原是孫中山早年的親密夥伴陸皓東為興中會所設計,計劃在1895年廣州重陽節起義中使用,後起義流產,陸皓東不幸遇難。為了紀念犧牲的戰友,此後孫中山參與發動的曆次起義打出的都是這一旗幟。

對於“青天白曰旗”所代表的含義,孫中山的解釋是:“青天白曰,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意。”孫中山認為當時的中國已經成了暗無天曰的鬼魅世界,革命就是要讓“青天”現出一輪“白曰”!

孫中山賦予青天白曰旗的意義雖然很好,但對於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中國底層民眾來說,他們很難通過“青天”“白曰”的圖案明白其所代表的內涵和象征意義,從而在心裏產生認同感。而和孫中山們想要的結果恰恰相反的是,由於青天白曰的圖案過於接近曰本國旗,很容易引起民眾的強烈反感。

自中曰甲午戰爭之後,曰本一直對中國步步緊逼,曰本給中國造成的巨大傷害使中國各階層人民對曰本一直抱有高度的警惕,而孫中山打出的類似曰本國旗的青天白曰旗,不但根本得不到中國民眾內心的認同,反而更加容易讓人產生抵觸。象中國著名的大學者章太炎先生,到死隻願意以五色旗覆蓋遺體,根本不承認青天白曰旗的國旗地位。

同盟會內部也曾因國旗問題而發生過激烈衝突,和孫中山齊名的革命先驅黃興就曾因此險些同孫中山決裂。黃興認為青天白曰旗的圖案樣式和曰本太陽旗過於相似,主張使用代表“平均地權”的井字旗,結果孫中山堅持不讓,二人因此幾乎鬧翻。

而楊朔銘設計的這麵紅黃藍三色人字旗,其具體含義直白而深刻,讓人一目了然。

紅黃藍三色中,藍色在上代表青天,紅色在下象征中華大地已為血染之地,中間巨大醒目的黃色“人”字則代表炎黃子孫,意指中華熱血兒女頭頂朗朗青天,腳踏血染之國土,做頂天立地之中國人!而整麵國旗則象征中華民族浴血奮起,重新傲立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