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末行

第二十二章 造冊登記(求推薦、求收藏)

天色才微微亮,龐剛就帶著大壯、狗剩和李賢父子五人騎著龐剛從靈山衛所高價買來的五匹馬向著東南方飛奔而去。

策馬沿河而行,龐剛觀看了從望海堡到靈山衛這段土地的狀況。其實這些土地土質都算不錯,隻是由於水利年久失修,灌溉不便,再加上衛所軍官們殺雞取卵的剝削方式,使得這些原本算是優良的田地大都被荒蕪。明朝北方就是如此,幹旱少雨,農事全賴灌溉,有水之處為沃壤,無水之處便為荒漠,對灌溉係統的依賴姓極大。

但其實望海堡周圍並非沒有河流,在離望海堡十裏遠靠近靈山衛所旁邊就有一條河流直入大海,隻是因為這裏的水利年久失修,使得周圍數十裏的土地無水可灌溉,以至於使得原來的良田變成了荒地。

沿著道路緩緩前行,還可以看到原本修築的用於灌溉農田的渠溝的痕跡,隻是現在這些渠溝都已經被廢棄,隻剩下一道道依稀可見的模樣。

看著這些荒廢的土地,李賢心疼的說道:“大人,這些地就這麽荒廢實在是可惜了,要是能把河水引入此地,就能把這數千畝荒地變成良田啊!”

看著一旁痛心疾首的李賢,龐剛輕歎了口氣,那種可供灌田的磚石深井和供灌溉用的水利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家便可以挖製的。裏麵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大了去了。

當然了,如果如果官府同衛所將這些河渠重新疏通修理,完全可以讓這一帶都成為肥沃的良田。可惜現在是明朝後期,大明的吏治已經全然崩壞,官府豪紳上下勾結,把本應自己納的糧稅轉接到軍戶平民身上,使得農民和軍戶們不堪重負紛紛逃亡,造成了大批的農田無人耕種而廢棄掉。

這也是統治階層對底層民眾過份盤剝而引發的惡果,一方麵是農田大量被廢棄無人耕種,另一方麵卻是糧食價格連年上漲,導致民不聊生百姓紛紛揭竿而起。